海口
2017-12-29 09:01:51
海口概况
海口,别称“椰城”,海南省省会,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之间,地处海南岛北部,东邻文昌,西接澄迈,南毗定安,北濒琼州海峡,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
海口地处热带,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是一座富有海滨自然旖旎风光的南方滨海城市。自北宋开埠以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海口于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成为海南省省会。
海口由本岛海南岛(部分)、离岛海甸岛、新埠岛组成,全市总面积3145.9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84.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61.44平方公里。海口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一流,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国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74个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之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被世界卫生组织选定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健康城市”试点地。截至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4.6万人,通行闽南语海南方言。
海口拥有“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最具创新力国际会展城市”等荣誉称号,曾荣获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奖”,2017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历史沿革
“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意为南渡江入海口处的一块浦滩之地。海口历史上隶属琼山县,名称沿革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琼州口等。
先秦时期,海口属百越诸部之骆越,秦末属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海口地属珠崖郡,属交州刺史管辖,三国时期属广州,西晋时,属交州。隋属扬州,唐属岭南道,后属南汉,宋属广南西路,元时先后属隶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广西等处行中书省。公元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以后隶属广东省。
1858年6月27日,正式签订中法《天津条约》,另有《和约章程补遗》,增开琼州、潮州等六口。
1926年12月9日,海口从琼山县划出,独立建市,称海口市政厅。
1929年8月23日,海口市政厅改称海口市政局。
1931年2月13日,撤销海口市政局,地域划归琼山县管辖。
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
1950年6月1日,成立海口市人民政府,为广东省辖市。
1986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海口市正式升格为广东省辖地级市。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海口市定为海南省省会。
2002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海口、琼山两市合并,成立新海口市。
行政区划
海口市辖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4个区(县级);下设21个街道、22个镇、207个社区、245个行政村。
其中,秀英区辖秀英、海秀2个街道办事处,长流、西秀、海秀、石山、永兴、东山6个镇;龙华区辖中山、滨海、大同、金贸、金宇、海垦6个街道办事处,城西、龙桥、龙泉、新坡、遵谭5个镇;琼山区辖国兴、府城、凤翔、滨江4个街道办事处,龙塘、云龙、红旗、旧州、三门坡、甲子、大坡7个镇;美兰区辖白龙、白沙、博爱、海甸、蓝天、海府路、人民路、和平南、新埠9个街道办事处,灵山、演丰、三江、大致坡4个镇和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总面积3145.9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84.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61.44平方公里,海岸线129.47公里。
地形地貌
海口市地形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海口市中部穿过。南渡江东部自南向北略有倾斜,南渡江西部自北向南倾斜;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222.8米)、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199.9米)、甲子镇境内的日晒岭(171米)、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168.3米)等38个山丘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呈较大面积分布,滨海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
气候条件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温暖舒适。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12万卡。年平均气温24.3℃,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06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常年风向以东南风和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
自然资源
土壤
主要土壤类型有玄武岩砖红壤、火山灰幼龄砖红壤、沙页岩砖红壤、带状潮沙泥、滨海沙土。土壤土种共8个土类,12个亚类,43个土属,110个土种。
矿产
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20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石油、天然气、褐煤、低热值油页岩(油炭质页岩)、泥炭等5种;金属矿产有铝土矿、钴土矿、褐铁矿等3种;非金属矿产有高岭土、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硅藻土、膨润土、沸石、浮石、建筑用玄武岩、建筑用砂等9种;水气矿产有饮用天然矿泉水、热矿水、地下水等3种。具备明显优势和开发潜力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饮用天然矿泉水、地热水、地下水,以及建筑大宗用的河砂、玄武岩石材、砖瓦粘土等;比较重要的矿产资源有钴土矿、铝土矿、褐煤、低热值油炭质页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地热资源丰富,地热田控制面积约四平方公里,分布在350~700米深度内,水温39.5℃~49℃,矿化度1克/升~2.3克/升。
水文
海口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9.0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折合地表径流深为830毫米。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穿过海口市中部而入海。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75公里,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海口市主要河流有17条,其中南渡江水系7条,南渡江干流从海口市西南部东山镇流入境内,穿过中部,于北部入海,入海口段从西向东主要分流有海甸溪、横沟河、潭览河、迈雅河和道孟溪。支流有铁炉溪、三十六曲溪、鸭尾溪、昌旺溪(南面溪)、美舍河和响水河;独流入海的有9条,分别为演洲河、五源河、荣山河、演丰东河、演丰西河、罗雅河、芙蓉河、龙昆沟和秀英沟,另外有白石溪流从文昌市境内出海。境内还有凤谭、铁炉、东湖、凤圮、云龙、丁荣、岭北、玉凤、沙坡等水库,总库容量15000多万立方米。海口市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网地带和休眠火山口地带,潜水、承压水分布广泛。潜水含水层以南渡江三角洲潜水和玄武岩孔隙裂隙潜水为主,分布范围分别近800平方公里、400平方公里,水位单位涌水量分别可达14.6/秒、30升/秒。地下承压水处于雷琼盆地,含水总厚度达200米~350米,老海口、秀英两段可采量共27万立方米/昼夜。地下热矿泉水处于琼北自流水盆地东北部新生代厚层,分布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海域
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61.44平方公里,海岸线129.47公里。平均水温25℃,最高34℃,最低17.2℃。透明度1米,最大达2米。浅海盐度29.6%~31.8%。大部分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近海水质富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60~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上百平方公里。海口市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缓,岸线开阔连绵,沙岸带沙细洁白,有盈滨半岛海滩、假日海滩、白沙门海滩、西秀海滩、粤海铁路通道南站码头海滩、东寨港海滨海滩、桂林洋海滩等海滨风景区和游乐区。港湾与近海还有少许岛礁和潮滩。近海海水清澈,常年风轻浪平,有多处较为适宜的傍岸泳区。
生物
境内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199种,其中红胸角雉、山鹧鸪、海南虎鹭等5种为海南特有种;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名录的有蟒蛇、唐鱼、海南山鹧鸪等13种。海洋渔业资源主要有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其中鱼类有100多种,常见且质优的鱼类有马鲛鱼、黄花鱼、长颌宝刀鱼、石斑鱼、海鲤鱼等;虾类有斑节对虾、沙虾、青虾等;蟹类有锯缘青蟹、小蟹、花蟹、膏蟹、梭子蟹等;贝类有泥蚶、毛蚶、牡蛎、鲍鱼等。此外还有海蜇、沙虫、海马等海洋生物。
海口市处在全国橡胶、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区,拥有林地9.58万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42%。地上有野生植物1980种,其中海南特有的有40多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苏铁、坡垒、海南黄花梨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黄檀、粗榧、土沉香、见血封喉等10多种。乔木、灌木180多种,其中80多种属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诸如橡胶、椰子、棕榈、龙眼、荔枝、菠萝密、咖啡、黄皮、莲雾、槟榔等。药用植物1200 多种,其中较著名的有巴戟、益智、砂仁等。海洋植物资源主要有海藻类、江篱和红树林等。
人口民族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0.07万人。从区域年末户籍人口分布看,秀英区29.65万人、龙华区45.97万人、琼山区38.98万人、美兰区50.71万人。
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2.3万人。从区域年末常住人口分布看,秀英区37.7万人、龙华区65.54万人、琼山区50.18万人、美兰区68.88万人。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4.58万人。从区域年末常住人口分布看,秀英区38.22万人、龙华区66.2万人、琼山区50.53万人、美兰区69.65万人。
海口市的常住人口中,有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满族、瑶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布依族、傣族、侗族、壮族等48个民族,截至2015年,汉族人口占98.6%,少数民族人口占1.4%。
经济
综述
海口历史上是个港口小镇,商贸活动形成较早,但规模小。解放前,商业、手工业在全岛有一定的地位,但近代工业无几,商品生产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解放后,逐步走上了计划经济的轨道,市内经济恢复发展。
从1979年开始,海口市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市政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及“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招商引资,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发展民营企业。
至198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9亿元,比1978年增长2倍,年均递增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9亿元,增长2.4倍,年均递增14.6%,其中农业(种植业)增加值1864万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47.71%,林业增加值69万元,占1.77%,畜牧业增加值772万元,占19.76%,渔业增加值905万元,占23.16%,副业增加值297万元,占7.6%;第二产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2.1倍,年均递增13.3%;第三产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2倍,年均递增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789元增加到2906元,年均递增9.4%。
2014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据海南省统计局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91.70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4%、8.6%和10.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7.5∶23.8∶68.7调整为2015年的5.0∶19.3∶75.7。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7.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284元,比上年增长6.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5元,比上年增长7.9%,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9元,比上年增长9.0%,增幅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继续。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9∶19.3∶75.8调整为2016年的5.4∶18.6∶76.0。
第一产业
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52.84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5.38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33.06亿元,下降2.6%;渔业产值11.20亿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19亿元,增长8.3%。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6.2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5.3%。粮食播种面积52.9万亩,下降8.0%,粮食总产量15.10万吨,下降8.6%;蔬菜播种面积42.2万亩,下降0.8%,蔬菜总产量55.63万吨,下降1.7%;水果播种面积18.4万亩,增长2.6%,水果总产量21.11万吨,增长1.4%。肉类总产量10.19万吨,增长10.3%;禽蛋总产量9629吨,增长12.1%。至年末,全市生猪累计出栏83.47万头,增长6.7%;家禽累计出栏数1189.00万只,下降2.5%;水产品产量7.32万吨,增长6.4%,其中养殖产量4.8万吨,捕捞产量2.52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9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17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产值216.17亿元,比上年下降4.8%;轻工业完成产值282.97亿元,增长6.3%,重工业与轻工业之比为43.3︰56.7。
至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9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是全市工业发展的主力,产值超亿元的企业77家,比上年增加6家,实现产值465.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3.3%,比上年减少1.91亿元。全年累计产值超10亿元企业有13家,共完成产值285.41亿元,比上年减少5.96亿元。
医药、烟草、机电三大主导行业实现总产值240.8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154.71亿元,增长11.8%;烟草行业实现总产值26.43亿元,下降8.1%;机电行业实现总产值59.71亿元,下降0.2%。三大支柱行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48.3%。
2016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5.85亿元,比上年增长0.1%;实现利税总额66.92亿元,增长3.5%,其中利润31.89亿元,增长8.6%。企业资产合计695.06亿元,增长7.3%。
建筑业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8.67亿元,增长21.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82.07亿元,增长20.5%;安装工程产值25.88亿元,增长36.5%。当年建筑企业新签合同价款249.13亿元,建筑企业期末从业人员5.02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9.22万元/人。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业
2016年,全市完成旅客运输量0.90亿人次,货物运输量1.05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1.7%;旅客运输周转量641.92亿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67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5.8%和下降5.6%;港口货物吞吐量8866.82万吨,增长8.0%。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63.25万辆,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6.29万辆,增长19.4%。民用轿车拥有量38.7万辆,增长17.3%,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35.7万辆。全年新注册汽车10.82万辆,报废3403辆。
邮电通信业
2016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65.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38.7亿元,增长67%;邮政业务总量5.8亿元,增长33.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5.55万户,同比下降8.9%;移动电话用户148.08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总数60.75万户,同比下降1.2%。全年短信业务总量3.9亿条。
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业
2016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89.30亿元,比年初增加919.59亿元;全市各类证券交易额9854.64亿元,比上年下降45.6%;全市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国内贸易和会展业
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8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商品零售566.81亿元,增长9.5%,占零售总额的86.7%,餐饮收入87.09亿元,增长11.8%,占零售总额的13.3%;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6283场,较上年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会议和展览活动238场,增长6.7%,上千人会议26场,1万平方米以上展览23个。
旅游业和房地产业
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1329.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3.65万人次,同比增长11.9%。人均逗留天数1.43天/人,同上年持平。实现旅游总收入191.84亿元,增长13.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503.55万美元,同比增长10.3%。全市A级旅游景区共10家,其中4A级景区有4家。星级酒店39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家;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5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住宅投资342.22亿元,增长23.9%。新开工面积811.47万平方米,增长67.2%。全年房屋竣工面积306.60万平方米,增长41.6%。全年房屋销售面积432.65万平方米,增长15.9%;商品房销售额391.28亿元,增长31.9%。
社会
城市建设
◆城市战略定位:突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功能”,突出国内和国际联系的支点功能,重点体现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南海和三沙的综合服务基地职能。
◆城市空间设计:①面向国际的滨海“秀”城(海滨风采);②凸显生态的花园“绿”城(田园风境);③健康宜居的活力“乐”城(现代风尚);④根植本土的魅力“名”城(本土风情)。
◆城市发展目标: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②大南海开发的区域中心城市;③海南“首善之城”。
◆城市建设目标:①现代港口城市;②生态文明城市;③健康宜居城市;④历史文化名城;⑤国际旅游胜地。
◆城市人口规模: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75万以内。
◆城市交通脉络:建成“一横”、“六纵”对外交通公路体系。
◆城市公共绿地: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18平方米。
◆城市旅游布局:构建“三带、一轴、一中心”结构。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壮大,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支出为18.02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7%。全市卫生人员总数为3.5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1万人。执业医师1.05万人,注册护士1.48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47.3人,平均每万人拥有护士66.6人。全市卫生机构总数1278个。其中,医院114个、卫生院2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急救中心2个、血液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6家、门诊部96个、诊所和卫生所及诊疗室663个、医学教育机构5个、计划生育服务站5个。全市卫生机构床位1.5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41万张、卫生院床位0.07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1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70.9张。
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所,中等职业学校53所,普通中学104所,小学160所,幼儿园738所。研究生招生1657人,在校生4812人,毕业生1235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3.74万人,在校生12.77万人,毕业生3.47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5598人,在校生1.55万人,毕业生8273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79万人,在校生7.44万人,毕业生2.3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38万人,在校生4.15万人,毕业生1.44万人;普通初中招生2.64万人,在校生7.51万人,毕业生2.47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47万人,在校生18.8万人,毕业生2.64万人;学前教育招生3.59万人,在校生10.87万人,毕业生3.31万人;初中入学率为100%,小学入学率为100%。
文化艺术
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发展。截至2016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9个,艺术表演场馆4个,博物馆5个(省级1个、市级1个、民办3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4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8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美术作品47幅;参加省市展览发表文学作品5部,发表率为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7.9万册,琼山区图书馆藏书量6.5万册。
对外交流
国外友好城市
澳大利亚 - 达尔文市、英国 - 珀斯市、法国 - 圣纳泽尔市,阿雅克肖市、德国 - 罗斯托克市、芬兰 - 奥兰岛、爱尔兰 - 沃特福德市、新西兰 - 旺阿雷市、美国 - 俄克拉荷马市,斯科茨代尔市、加拿大 - 纳奈莫市、坦桑尼亚 - 桑给巴尔市、波兰 - 格丁尼亚市、韩国 - 东海市,釜山市、塞舌尔 - 维多利亚市、俄罗斯 - 弗拉基米尔市、葡萄牙 - 法鲁市、意大利 - 比萨市、阿根廷 - 库里蒂巴市、乌克兰 - 伊利乔夫斯克市、埃及 - 法尤姆市、伊朗 - 加兹温市、巴基斯坦 - 拉合尔市,伊斯兰堡市、蒙古 - 乌兰巴托市、菲律宾 - 大雅台市、马来西亚 - 马六甲市、缅甸 - 仰光市、泰国 - 甲美市
交通
航空
1939年,日本侵琼时,在海口、三亚、黄流建立了飞机场,日军61航空厂分别在海口、三亚设立分工场和补给工场。1945年10月上旬,国民党民运航队以海南改设特区地位重要为由,在该市设立办事处,派范思立任主任,地址设在新华北解放戏院附近,海南交通界会同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经当局及香港政府同意,于1949年12月14日开设琼港线飞航,1949年10月,中航公司每周有4班水上飞机,飞行澳门、梧州、香港、海南一线。1949年10月19日,中央航空公司增辟琼暹航线,每周四由该市直飞曼谷。民航大队每日有班机由该市至三亚,至香港,空军运输机也每周一、三由该市开往三亚。国民旅行社每周三、六开办该市至香港、澳门航线。此外,还开设该市至台北、台南航线。
1950年4月,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接管该市机场,为军用机场。1956年2月起,拨出部分场地作为中国民用航空站,同时,开航客运,该市机场作为军民两用机场启用,称为海口大英山机场。后由于市区的迅速发展,给机场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1999年2月,经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立项建设的新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在美兰区灵山镇境内落成,并于同年5月通航,同时,大英山机场停航。美兰机场是中国国内干线机场,Skytrax五星级机场,占地面积583公顷,飞行区等级按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制定的4E级标准修建,可满足波音747-400等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跑道长3600米,宽60米,一条平行滑行道长3600米,宽44米,配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二类助航灯光系统,通讯导航设备二类仪表着陆系统,其他航管及机场服务设施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二期扩建工程项目将新建等级指标为4F的飞行区,新建一条长3600米的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及联络道系统,新建29.6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61个机位的各类站坪,以及GTC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美兰机场现有航站楼总规模近15万平方米,包括国内航站楼和国际航站楼,站坪总面积79万平方米,站坪机位78个。2011年12月26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国内大型客运机场行列。2016年,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188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再创历史新高。
铁路
粤海铁路:粤海铁路自广东省湛江市海安镇,经琼州海峡跨海轮渡到海南省海口市,沿叉河西环铁路途经澄迈县、儋州市至叉河车站,全长345千米,与既有线叉河至三亚铁路接轨。它是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作为中国建设史上的一项标志性工程,表明中国在建设跨海铁路上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多项中国国内空白,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环岛铁路:海南环岛铁路由海南东环铁路和海南西环铁路组成,连接海口至三亚,东环308公里,西环345公里,主要运行动车组,是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它的建成,将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带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高铁牵引动力为电力,没有废气排放,能源消费量低,对海南建设生态省和节约型社会将发挥积极作用;大大完善海南旅游基础设施,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为海南建成世界级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提供有力支撑。
港口
海口港:海口港位于海口市,是从事港口装卸、仓储、水上客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外轮理货、船舶修理、商业贸易、旅游、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多元化的综合性经济实体。它属琼北地区海口秀英港、海口新港、马村港3个港口,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其中,海口秀英港是海南省的交通枢纽和客货集散中心,在中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中被交通部列为主枢纽港和海南省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属国家一级开放口岸。
南港:南港位于海口市秀英区郊区海口火车站沿滨海西路,沿着滨海西路一直往前走,则可直达火车轮渡南港码头。南港主要开通海口南港至海安北港粤海铁路客滚船。
轨道交通
海口市轨道交通远景年共由8条线组成,总长约201.1km,共设置126座车站。
海口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内容:按国家发改委《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和评审要点》内容和深度编制海口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涉及项目选择、建设规模、规划方案、工程方案、一期建设等,以及以下9个专题研究的编制工作:⑴客流预测;⑵环境影响评价;⑶社会稳定性评估;⑷用地控制规划;⑸近期建设线路预可研;⑹交通衔接专题报告;⑺制式选择专题报告;⑻投融资专题报告;⑼文物保护专题报告。
旅游
风景名胜
海口市有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古代军事遗址——明代海南卫所在地城门楼的府城鼓楼,为纪念明代名贤王佐而建于1567年的西天庙,为纪念冼英而始建于1583年的冼太夫人庙,为纪念明代清官海瑞而始建于1589年的海瑞墓园,为培养海南子弟而始建于1710年的琼台书院,为纪念被贬谪来海南岛,传播文化推动海南文化发展和交流的唐代名臣李德裕和宋代名臣李纲、李光、胡铨、赵鼎而始建于1889年的五公祠,为抵御外侮而于1891年建成,与天津大沽口、上海吴凇口、广州虎门炮台并称中国清末四大炮台的秀英炮台等历史古迹;有始建于1919年的冯白驹故居,有1926年6月召开的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为纪念孙中山而始建于1926年的中山纪念堂,为纪念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牺牲的2万多烈士而建于1951年的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纪念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琼崖红军改编为抗日独立队而始建于1952年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为纪念解放海南渡海作战英雄烈士而建于1957年的金牛岭烈士陵园,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赴琼指导武装斗争而英勇就义的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李硕勋而建于1986年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等革命名胜。
2007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海口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海南省博物馆:坐落于海口市琼山区国兴大道68号,馆区总面积达445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000平方米,地下库区约9300平方米,馆藏文物约25000件(套),是海南省地方历史与艺术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自2008年开馆以来,海南省博物馆因其造型独特,展览丰富,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了海南本土的历史文化魅力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已成为省会海口乃至海南全省的一道亮丽人文风景线。
海口天后宫:位于海口市中山路87号,总占地面积大约1400平方米,为海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海南最早的天后宫,原名环海坊,始建于元朝初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老海口的保护神。 海口天后宫建是海南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建筑风格为中国传统抬梁式结构,做工精细,雕工精美,可见妈祖文化在海南的源远流长。它既是海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割断的文化脉络。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区的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长堤路等几条老街区,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始建于南宋,已有700多年历史。2009年6月10日,在由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骑楼老街凭借其极富中西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风味的文化底蕴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万绿园:位于海口市填海区的东部,滨海大道的中段,总面积1070亩。万绿园独具热带海滨特色和生态风景园林特色,将蓝天、绿水、原野、现代化高楼融为一体,园中栽种了近万棵以椰子树为主的热带和南亚热带观赏植物数百种,充分体现了热带风光、海滨特色、国际化旅游城市的特点。是海口市最大的开放性热带海滨生态园林风景,风光宜人,当之无愧成为游人和海口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五公祠:又名“海南第一楼”,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海口市国兴街道,这片木建筑群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纪念的是唐宋两代被贬职而来海南的五位名臣: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五公祠中的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近旁有学圃堂、五公精舍、观稼堂、苏公祠、拱桥、荷池、风亭、琼园等,构成了一组风雅别致的古建筑群落。
海瑞墓园:位于海口市丘海大道39号,占地面积76亩,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瑞墓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以纪念清官海瑞的刚正不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墓园,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葱郁苍翠的椰树、松柏、绿竹四季常青。陵园内有海瑞文物陈列室,供人瞻仰。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于1986年7月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红树林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示范保护区。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地处海口市三江农场、三江镇、演丰镇交界处,是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和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风光秀美,令人神往。保护区总面积3337.6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1578.2公顷,滩涂面积1759.4公顷。
假日海滩:于1995年7月开业,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海口市西海岸滨海大道一侧,是一个集阳光、海浪、沙滩等元素为一体的滨海旅游休闲胜地。景区跨度绵延长达6公里,左侧是葱翠的林麻黄林带,右侧是碧波万顷的琼州海峡,海面船只穿梭,犁银溅玉。这里阳光、海水、沙滩、椰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自然画面。整个景区由海滩日浴区、海上运动区、海洋餐饮文化区和休闲度假区四个部分组成。
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南石山镇,距离市区仅15公里,既是4A级景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地质公园,属地堑一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距今1万年)火山喷发活动的休眠山群之一,这里保存了36座环杯锥状火山口地貌遗址,其中马鞍岭火山口海拔222.8米,乃琼北最高峰。该景点具有极高的科考、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是中国首家集珍稀野生动植物科普博览、保护繁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海口市东山镇。景区全景式地展现了岛屿热带雨林野生态系统,是浓缩海南岛动植物精华的天然博物馆。景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奇禽异兽达200多种,4000多头(只);珍稀植物有280科,700多品种,森林覆盖率高达99%,一派自然和谐、万物昭苏的热带雨林野生生态景观。
冯小刚电影公社:位于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是观澜湖集团携手冯小刚和华谊兄弟公司投资的电影主题旅游胜地,总投资55亿元,总占地面积1400亩,以冯氏系列经典电影场景为建筑规划元素,打造综合娱乐街区,呈现上世纪百年间的中国城市街区风情,包括1942民国街、社会主义老北京街和南洋街3条大街。园林景观区、8000平米、5000平米、3000平米的四个电影城,以及3栋影人公寓、制景车间在内的影棚相关配套。
狂野水世界:位于海口观澜湖新城,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威秀主题公园旗下的著名水主题公园品牌,娱乐项目包含大水环、疾驰竞赛滑道、高速下落滑道、响尾蛇/巨蟒滑道、4人线性滑道、深渊/家庭大滑板、儿童滑道、水上过山车、大水寨、冲浪池、懒人河、冲浪模拟器等共计14种大型水上娱乐设备组合以及30余个不同的滑道。项目惊险刺激,为渴望新娱乐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带来独特风格品味的水上体验。
冯塘绿园:是一个集田园风光、古村历史文化、国防教育基地、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旅游地,亦是海口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其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冯塘村,距海口市区26公里,约4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园区以冯塘村为根基、以橄榄园为核心,在2500多亩的范围里,围绕茂密的热带火山雨林和繁茂生长的橄榄林,开辟出龙栖谷、橄榄园、景观大道、古村、荷花塘等五大主题景观。
风情特产
珍珠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海南现有许多珍珠养殖海水珠。
黎锦
黎锦古称“吉贝”布,是黎族人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手织出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负盛名,也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锦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等,有纺、织、染、绣等四大工艺,色彩一般是红、黄、黑、白几种,构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和人物等图案。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黎锦光辉艳若云”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的由衷赞美。筒裙的式样类似短裙。
椰雕
用椰子壳雕刻而成,有可爱的椰雕娃娃、精致的钥匙扣、装茶叶用的,憨憨的椰雕猪,还有挂在墙上的椰雕画、其它形态的椰雕工艺品等。
珊瑚盆景
珊瑚盆景是海中奇葩,产于热带海洋,人称“海石花”。其实,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矿物,而是无数珊瑚虫(一种生活于热带海域里的腔肠动物)的遗骸集结而成的化石,在海中天然长成,奇形怪状、美妙绝伦。白者胜雪、红者如血、绿似翡翠、黄色类金。
蝶画
以蝴蝶翅膀为主要材料,利用其独特的花纹,采用特殊工艺拼贴成的有油画、国画、水粉画效果的工艺画。该画纯手工制作,原料珍贵,是高档艺术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曾被故宫博物馆收存馆藏。2013年海南制作的蝴蝶画有200多种规格和品种。海南森林覆盖率51.5%,蝴蝶资源丰富,共有500多种,尤以尖峰岭、吊罗山等山区为最。
美食小吃
清补凉
海南清补凉是风靡热带海南岛的特色冰爽甜品。海南清补凉主要是以绿豆、薏米、花生、空心粉、椰肉、红枣、西瓜粒、菠萝粒、鹌鹑蛋、凉粉、椰奶等多种配料炮制而成的冰爽解渴饮品。
椰子鸡
椰子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肴,用椰子和嫩鸡蒸煮而成,口味咸鲜,椰味芬芳,汤清爽口,有益气生津的效果。
海南粉
海南粉是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鼻祖,米粉与十几种色味独特的佐料腌制而成的。相传明末有一位陈姓的住户迁居澄迈老城,以加工米粉为业。由于生意好,拜师学艺者众多,海南粉便遍布全岛。《正德琼台志》记载,当时全岛共有121个较大的墟市,都设有海南粉加工作坊和小摊。人们俗称的海南粉也叫海口腌粉。
老爸茶
老爸茶,是海南海口市的特色茶文化,一般人认为,老爸茶其实是应为那里聚集着许多中老年人而得名,但是老爸茶应该是受到了海南归侨带回来的西式生活方式,最早的老爸茶店是开在海口老街里的西式茶店。
城市荣誉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具创新力国际会展城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湾长制试点城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2017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