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2017-12-29 08:55:57
广州概况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被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
广州对外贸易发达,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广州自秦汉至明清,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汉武帝时期,即有中国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通商贸易。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到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较长时间内曾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每年春秋两季专门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吸引了大量的客商及投资者。
历史沿革
广州历史上名称有南海郡(前 汉、晋 代、隋 代)、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市等。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南越”、“南海”。春秋战国时,广州地区南越民族与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往来,并归属于楚国,划为南楚,据府志、文物记载, 曾于广州建立“楚庭” (也叫楚亭),归属楚国。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故在秦代以前,广州又有“楚庭”之称。
广州二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汉初与唐末,广州曾经两次出现过割据的小国,秦末期为南越国,赵佗(秦的南海尉)自立为南越王,广州成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111年)。唐代末期刘岩(又名刘龚)据广州称帝, 国号南汉(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广州作都城(当时称兴王府)。广州地区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为南海郡开始,历代以来它的行政管辖地区,最小的范围也据有现广东省的中部与北部,最大的范围包括现广东、广西的大部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平南越后,在广州地区设南海郡。 当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现中山四路旧仓巷附近修建城廓,称为“任嚣城”,广州为郡治所在地。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后赵佗续任南海郡尉,赵佗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五十万居民到岭南,数十万汉人把中原先进的技术与文化带到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发展,其后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移民高潮(来自中原地区,还包括楚、吴越、闽等岭北地区),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与潮汕三大民系。秦末汉初时,赵佗自立为南越武帝,并把管辖范围扩展到雷洲半岛(象郡)与广西、桂林地区,以及越南北部。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郡,归属交趾部后称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广西梧州,广州城曾一度较前衰落。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汉代广州地区行政范围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
晋代时期,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分出;晋代南海郡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南、北朝与隋代,广州仍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围略有变化。
唐代时期,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汉后,废兴王府仍称为广州(以后一直沿用广州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路治地(简称广东。广东省之称自此开始)。广州行政区域范围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虽有变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广州府行政区域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
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较前各历史时期大为缩少。 南至河南全岛与芳村,东至车陂,北至白灰场,面积为248平方公里。解放后,广州曾一度划为直辖市,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 由于生产与城市发展,广州行政区域经过多次扩展,现广州市辖区面积达7434.4平方公里。
2017年,广州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广州位于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
气候条件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地形地貌
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水系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1368条,总长5597.36千米,河道密度达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广州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其中荔枝有55个主要品种),是荔枝、龙眼、黄皮、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有15类127种37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类(鲜切花、鲜切叶、鲜切枝)、盆栽植物类(盆栽类、盆景、花坛植物)、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它用途花卉、草坪、种苗等七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3000多个。
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辖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行政区划
广州管辖的城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
人口
2016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404.35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了54.24万人,增量居全国第一[24] 。户籍人口870.4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86.06%。
民族
2015年,广州有少数民族人口71.8万人,分属55个少数民族。其中,户籍少数民族人口8.8万人,非户籍少数民族人口63万人。
华侨
广州市“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全国最大的侨乡都市,2015年末,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近400万人,其中市内归侨侨眷、侨港澳眷属近160万人,占广州户籍人口近1/5,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近240万人,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及港澳地区。
外籍人士
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外籍人士众多,2013年,从广州各个口岸入境出境的外国人达到520.6万人次。截至2014年10月25日,在广州居住的外国人为11.8万人,其中亚洲人口为5.7万人,欧美人口3.6万人,非洲人口1.6万人。
交通
航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国家级枢纽机场之一,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空中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国际航空枢纽。飞行4F级。已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第一门户枢纽。2016年旅客吞吐量597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5万吨;开通国际航线149条,通达亚、非、欧、北美和大洋洲五大洲共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号航站楼将在2018年春节前投入使用,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使用需求。T3航站楼将于2022年建成,第四、第五跑道已在规划建设,预期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机场吞吐能力将达到10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500万吨/年。
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空港综合保税区。
地铁
【主词条:广州地铁】
截至2017年6月,广州地铁共有10条营运路线(1号线-8号线、广佛线及APM线),总长为308.7千米,共167座车站,开通里程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日均客流量预计达777万人次,客流强度全国第一。2017年4月30日,单日客流量达到908.3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
航运
广州是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2016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44亿吨,同比增长4.5%,居华南第一位,国内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六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8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0%。
广州港已开通了87条国际航线、105条内贸航线。马士基、达飞、地中海等全球前21名船运巨头均在广州港开展业务,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莲花山港、南沙港、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区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广州内河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
市内交通
公交
【主词条:广州公交】
广州公交车有市区巴士(含夜线)、广州BRT、城际巴士、机场专线、大学城专线(广字头、大学城字头)、华南楼巴、旅游线、高峰专线、科学城专线、商务线、地铁接驳线等路线;其中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三个郊区有自己的公交系统,另萝岗K01、K02为免费巴士。
有轨电车
广州海珠有轨电车已经开通,增城有轨电车试验段一、二号线规划2016年开通运营。广州大学城有轨电车规划2017年开通运营。
无轨电车
广州市内居民多称“电车”,于1960年通车运营,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座有无轨电车系统的城市。线路共14条。
公共自行车
2010年6月22日开通了广州公共自行车服务。
渡轮
大沙头码头、太平通津、太古仓、大阪仓码头、中山码头等。
水上巴士
广州首条水上巴士线于2007年开始运营,该线串起芳村码头、西堤码头、天字码头、中山码头四大码头。
经济
综述
2016年,广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610.94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8.2%。地区生产总值居中国大陆城市第三位。三次产业结构为1.22:30.22:68.5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68.56%,居中国前三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财政总预算收入5174亿。广州已形成汽车、石油化工、电子、电力热力生产供应、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广州正大力实施IAB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6年,广州汽车工业总产值达4346.27亿元,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量达263万辆,居全国第二位;广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26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6%,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涌现出网易、华多、酷狗音乐、UC、唯品会等一批知名企业,2016年有13家企业入选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广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近500亿元,机器人生产量在全国排第二位,已形成从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系统集成的机器人完整产业链条;广州市邮政业业务总量突破600亿元,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28.67亿件,居全国第一。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居全国第一。
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位居中国第三位,稳居总部经济发展第一能级城市范围内。广州已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并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截至2017年9月底,累计有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落户。297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广州设立921个项目,其中120家把总部或地区总部设在广州。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排行榜中,广州共有8家企业入榜,总数位列广东第一。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将在广州举办。
广州“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并着力打造“三中心一体系”,即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广州南沙新区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印发了《2017年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点》。其中,广州南沙新区的工作要点为深化粤港澳深度合作探索,推动建设粤港澳专业服务集聚区、港澳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和人才合作示范区,引领区域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与发展动能转换。
广州加快打造“风险投资之都”,正在加速推进金融业与珠三角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全球最大的产业金融服务网络。截至2017年6月中旬,广州已集聚各类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私募基金机构30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6000多亿元。广州已建成华南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孵化器已达192家,其中国家级21家、省级15家、市级37家和登记备案119家。有7家国家级孵化器被评为优秀(A类),成为全国国家级孵化器优秀数量最多的城市。广州共有众创空间115家,其中45家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
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823家,增量全国第二,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广州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均列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42件,同比增长163.6%。国内专利申请量99112件,同比增长56.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1892件,同比增长58.8%,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4件,是全国的2.8倍,广东省的1.4倍。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
广州被联合国评为全球发展最快的超大城市第一位。2016年、2017年《机遇之城》报告,广州均居中国城市第一位。在2016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中,广州均居全国前三位。2017年,广州市连续三年位居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三位。
第一产业
2016年,广州都市农业总收入1845.1亿元,增长0.5%。都市农业总产值1330.6亿元,增长0.5%。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24家,都市农业示范区30个。农业产业化产值92.5亿元,增长0.5 %;农业产业化规模达22.4 %,提高0.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轻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有一定基础、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中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就拥有34个。广州工业在广州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增加值在广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3。汽车制造、电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产值约占广州工业总产值的1/3。
2016年,广州工业增加值5369.40亿元,比上年增长6.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64.55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93.48亿元,增长7.6 %,占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9.57%。广州拥有六个过千亿的制造业集群,分别是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2016年,广州汽车产量达263万辆,居全国第二位;广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近500亿元,广州机器人生产量在全国排第二位。
第三产业
商业
广州号称“千年商埠”,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的商业中心之一,商业网点多、行业齐全、辐射面广、信息灵、流通渠道通顺。广州拥有商业网点10万多个,为中国十大城市之冠。北京路商业街区、江南大道商业街区、人民路商业街区、第十甫商业步行街、上下九路商业区、长堤商业区、东山口商业区、天河商业区、珠江新城等为市内较大商圈。
广州五次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位。2016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06.49亿元,居中国第三位,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居中国第一位。商品进出口总额8566.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商品出口总额5187.05亿元;商品进口总额3379.87亿元。
金融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华南地区融资能力最强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外资银行第二批放开准入的城市。2011年广州成为继上海、北京后,第三个加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城市。广州是全国首批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
2016年,广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800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市GDP的9.2%,成为全市第5大支柱产业。广州市金融业实现直接融资占比居全国第一。全市直接融资余额达1.35万亿元,在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1.49万亿元),占全省(含深圳)的60.7%。广州市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的比重达65.7%,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2016年全市保费收入达1166.2亿元,连续10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同比增长64.2%,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拥有保险法人机构3家,市场主体97家。2016年共新增7家法人金融机构、21家持牌金融机构和超过1000家类金融机构,为历年之最。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530.20亿元,存款余额45937.34亿元,贷款余额29669.82亿元。2017年2月末,广州地区贷款余额首次突破3万亿元,贷款增量达历史高位。
截至2017年6月,广州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40家,比去年新增7家,总市值2.2万亿;在“新三板”挂牌企业412家,比去年新增64家,总市值1075.62亿元,募资总额92.82亿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789家,累计融资及流转交易总额1622.453亿元。2016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0家,累计13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02家,累计348家,挂牌增长率达84.4%,高于全省(68.3%)和全国(41%),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
2017年3月19日,中证报价系统南方运营中心正式落户广州并启动了中证报价私募股权市场上线仪式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两所(沪深交易所)、两系统(全国股转系统、中证报价系统)在京沪广深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两大金融品牌项目落户广州,被誉为国际金融界的F20—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落户广州,全国最顶级的风险投资论坛——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从今年开始在广州、深圳轮流举办。
2017年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在广州市花都区率先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以金融创新推动战略性主导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主线,力争5年内通过制度、组织、市场、产品、服务、保障措施等领域的创新探索,实现绿色融资规模较快增长,基本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会展
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对外通商贸易的口岸,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享誉全球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在广州举行,以规模最大、时间最久、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荣膺“中国第一展”的称号。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将把“中国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级博览会的层次。
1993年9月蒙特利尔举行世界大都市协会大会上吸收为正式会员城市,1996年推选为董事会员城市,是中国最早加入该协会并成为董事会成员的城市,2000年承办了世界大都市协会董事年会和国际研讨会。
2012年,广州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广州)星海国际合唱节,第17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2012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国际和中国性专业文艺评奖中,广州共获奖34项。
社会
教育
【主词条:广州大学城、广州第二大学城】
广州教育历史始于西汉末年,三国时期,骑都尉虞翻曾在番禺虞苑办学。南宋时期,设有书院。清朝时,设立府学宫,为广州最高学府,而番禺与南海设有县学宫。除此之外,民间自行筹办义学与社学。
清末年间,力图改革风气日盛,洋务派于同治三年在广州开设同文馆,以培养翻译人才,大量教会学校也在此时成立,并在后来成立港澳分校,分别是培正、培道、培英、协和、真光。康有为在光绪年间开办万木草堂(现存遗址在邱氏书室),以教授新学。当时书院林立,著名的有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圣心明德书院、羊城书院、学海堂书院、菊坡精舍、应元书院、广雅书院、番山书院、莲峰书院。
广州拥有8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总数达113.96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广州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华南地区的科教中心。
2016年,广州研究生教育招生2.86万人,在学研究生8.23万人,毕业生2.4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30.38万人,在校生 105.73万人,毕业生27.68万人。技工学校招生7.90万人,在校生22.23万人,毕业生6.7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73万人,在校生21.62万人,毕业生7.07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7.46万人,在校生50.57万人,毕业生17.2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8.03万人,在校生96.85万人,毕业生13.27万人。小学生数量超过北京、上海。
科技
2016年末,广州受理专利申请99070件,增长56.3%;其中发明专利31850件,增长58.6%,占申请量的32.1%。专利授权48313件,增长21.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668件,增长15.7%。
2016年末,广州有县级及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52个。全市在穗院士人数4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8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以及国外、境外机构获评院士3人。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658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173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9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37家。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6个。累计有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740家。
广州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5年10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广州知识城内设立了首个海外高端培训中心——中新知识城软件转移卓越中心。11月7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见证下,中新广州知识城设立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的合作协议在新加坡签署。
广州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龙头城市,集结了全省70%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截至2017年4月,在广州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7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16人、“万人计划”专家95人。广州市共有新型研发机构28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13家(国家级18家,省级548家),各级重点实验室337家(国家级17家,省级196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科技创新获国家、省科技奖励占全省过半。并建成华南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
传媒
2016年末,广州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
场馆
2016年末,广州共有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事业单位)7个,文化馆12个,文化站170个,公共图书馆14间,档案馆31个,博物馆和纪念馆32个。
通信
广州是中国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之一,国际出口带宽超2000G,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互联网出口,国际局电路可直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通达全球的网络架构。4G用户约915.8万户,规模全国第一。基本实现了光纤铺设到小区及部分商厦,并建立了宽带数据、交互式视频等业务平台。广州市话程控化、市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均居中国省会城市之首。
卫生
广州是中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2016年末,广州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2874个,其中,医院243个,妇幼保健机构14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8个,卫生监督机构14个。
体育
2016年,广州举办国际、国内单项比赛117次,广州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20项20人次,亚洲冠军10项11人次,全国冠军91项145人次。
文化
【主词条:广州文化】
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象岗南越王赵眜(赵佗之孙,第二代南越王)墓和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药洲、荔枝湾、流花桥、越秀公园内的绍武君臣冢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语言
【主词条:粤语、客家语】
广州是广府民系的核心地带,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全境可通用粤语。第一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于2013年11月在广州举办。清末起,由外国人拍摄的照片、制作的地图及文献,均以粤语拼音标注地名和人名,至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定为正是地方标准,初期拼音方案不完善,规则明显,至后期逐渐完善,方案再传至香港,成为香港政府粤语拼音。新中国建立后粤拼被取缔,但在港澳及海外获保留。
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和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客家话主要分布于增城区(占本地人口近40%)、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天河区、越秀区、番禺区亦有客家古村落分布;广州居民基本能讲普通话。
饮食
【主词条:广州菜、广州美食、广式点心】
广州的饮食文化闻名中国。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所谓“食在广州”。广州每年都有美食节,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广州菜
广州菜是在汇集广东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中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的。广府菜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广府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口味上以清、鲜、嫩、滑、爽、香、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著名的菜点有:白切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白灼虾、阿一鲍鱼、干炒牛河等。
早茶
早茶点心“饮茶粤海未能忘。”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其他地方的问候语大多是“吃了吗”,广州人则往往是 “饮咗茶未啊?”(喝茶了吗?)。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广州人喜欢喝茶,比如饮早茶,饮凉茶,饮功夫茶等。大家喜欢在节假日呼朋唤友,去茶座品茶。品茶尚在其次,主要是吃点心,聊天。广式点心品种多样,制作精美,各有风味。名点、名小食、名风味食品不胜枚举。
特色小吃
萝卜牛腩:萝卜牛腩是广州有名的传统小吃,以白萝卜、新鲜牛腩,配以佐料长时间炖制而成。在一些繁华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萝卜牛腩的清香飘满街。
云吞面:是广州人对馄饨的俗称,在上下九路、西华路、人民路一带(即西关)都很多这种云吞面的小吃店,是西关著名小吃。由于此品汤味浓郁,云吞皮薄馅多,蛋面有弹牙之感,因而成为广州人早餐、小点的美食。 云吞面还有一个别称叫细蓉。
及第粥:伍湛记为民国时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湾文昌巷,它的粥类以及第粥最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鱼等,粥色白鲜明,米水交融,味鲜香厚。
艇仔粥:艇仔粥是一种广东粥品,味道鲜美。
肠粉:广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是广州人爱吃的小食,也是广州大小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因形似猪肠,广州人也称之为猪肠粉。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
荷叶包饭:又称荷叶饭,是广州有名的风味特色小吃。它是以荷叶包裹米饭和肉馅蒸制而成的。荷叶碧绿,饭团松散,饭粒软润而爽鲜,有荷叶的清香。
餐饮老店
广州饮食业由“四园”为代表,分别为东园酒家、南园酒家、西园酒家和北园酒家,再辅以诸如广州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陶陶居酒家等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酒吧
沿江路的酒吧街、环市路的酒吧街、白鹅潭酒吧街等都是广州较有名的酒吧街。
旋转餐厅
广州塔旋转餐厅、广州花园酒店旋转餐厅、爱群旋转餐厅。
音乐
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木鱼和铃。
戏曲
【主词条:粤剧、粤曲】
粤剧,源自南戏,广泛流传于广东、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在广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粤剧后,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之一,在广州的粤剧著名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等。广州历来的粤剧剧团有觉先声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等等,而粤剧名伶有:薛觉先、马师曾、靓次伯、梁醒波、新马师曾、芳艳芬、红线女、郎筠玉、罗品超、著名编剧唐涤生等。
绘画
【主词条:岭南画派、广雕、广彩、广绣】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画派。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并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建筑
石室圣心大教堂,位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有130多年的历史。教堂属“哥特”式建筑,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
沙面,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留下了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伟人的足迹,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荔湾区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的钟家花园等,但现已不复存在。
东山洋房,红砖清水外墙、柱式门廊、柚木门窗、小庭院。是广州特有的民居建筑,印证着羊城多元文化并存的历史,更构成了这里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
广州最高的建筑物是广州塔,总高度达600米。第二高建筑是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总高度达530米。
宗教
广州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最为特别的是在广州旧中轴线上分布了五大宗教近10间重点寺观教堂,勾勒出宗教文化与广州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人文景观,增添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传说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
形象logo
2017年12月17日,广州城市形象LOGO发布。
旅游
【主词条:广州旅游】
广州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花城广场、广州塔、白云山、长隆旅游度假区、珠江夜游、陈家祠、沙湾古镇、沙面、圣心大教堂、岭南印象园、宝墨园、越秀公园、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南沙湿地公园、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化温泉等景点最为盛名。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10年,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2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近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广州传统有波罗诞庙会、广府庙会等节日。
2016年,广州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940.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其中,入境旅游者861.87万人次,增长7.3%;境内旅游者5078.69万人次,增长4.6%。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329.68万人次,增长7.0%;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532.19万人次,增长7.4%。旅游业总收入3217.05亿元,增长12.0%。旅游外汇收入62.72亿美元,增长10.1%。
城市荣誉
中国文明城市、中国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际可持续交通奖、金融生态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