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2017-12-29 09:04:36
长沙概况
长沙,湖南省省会,古称潭州,别名星城,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浏盆地西缘,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商贸中心。
长沙总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辖6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设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园区;2016年,常住人口764.52万人。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存有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三国吴简、岳麓书院、铜官窑等历史遗迹,发生过清末维新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爱国救亡运动,有黄兴、蔡锷、毛泽东、刘少奇、雷锋等名人,凝练了“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打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等文化品牌。
截至2016年,长沙共有高等院校57所,独立科研机构97家,两院院士52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有杂交水稻育种、“天河”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3D烧结打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还有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2016年5月6日,长沙开通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悬浮线路。
2017年11月,长沙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位列“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十大城市之一。
历史沿革
长沙历史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考古判断,在距今15-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
殷商之世,长沙属扬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
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属楚国黔中郡。
秦设长沙郡,为秦初全国三十六郡之一,长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权的行政区划,郡治湘县。
西汉置长沙国,治临湘县,辖临湘、罗、连道、益阳、下隽、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县。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长沙国为填蛮郡,改临湘县为抚睦县。
东汉复置长沙郡,改抚睦县为临湘县,仍为郡治,上隶荆州。辖临湘、攸、茶陵、安成、酃、湘南(侯国)、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容陵、醴陵13县。
三国时期属东吴。
吴晋南朝,临湘县析出湘西县,临湘县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荆、江二州置)。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废州郡,行州县二级制,长沙郡改潭州,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临湘县(省湘西县)改称长沙县,为潭州州治(大业三年隋一度改潭州为长沙郡)。
唐武德三年入唐版图;贞观元年设十道,潭州(天宝元年即742年,潭州改为长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758年1月19日复改为潭州)属江南道,辖长沙、衡山、醴陵(武德四年分长沙县立)、湘乡(武德四年析衡山县置)、益阳、新康(武德四年析益阳设,七年又并入益阳)等6县。开元二十一年分十五道,潭州属江南西道。
后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927年7月18日)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长沙为楚国都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南唐边镐陷长沙,湖南政治中心移至朗州(常德)。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二月,入宋版图,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潭州为荆湖南路路治。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分长沙县5乡及湘潭县2乡设善化县,与长沙县同附廓,潭州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潭、湘乡、益阳、安化、湘阴、醴陵、茶陵、攸县等12县,直至民初,长沙城为路、州及长善二县治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1276年1月18日),长沙入元版图,设安抚司。十四年设潭州行省,十八年二月初九(1281年2月28日)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历二年三月初九(1329年4月8日),文宗以“潜邸所幸”,改潭州路为天临路,辖长沙、善化、衡山、宁乡、安化5县,醴陵、浏阳、攸、湘乡、湘潭、益阳、湘阴7州,长沙、善化两县依郭。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吴王朱元璋甲辰年九月二十四日)(1364年10月19日)徐达领兵至潭州,改天临路为潭州府。
洪武五年六月,潭州府更名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洪武十年省入长沙,十三年五月复置)、湘阴、湘潭、浏阳(洪武二年降为县)、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安化11县及茶陵州,府城依旧设于长沙、善化两县,上隶湖广布政使司。
清顺治四年四月初八(1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领兵入长沙,长沙纳入清版图,沿明制设长沙府,上隶湖广,仍辖12州县。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长沙府上有盐法长宝道。乾隆时长沙府城不仅为巡抚治,亦为布政、提学、提法三司,巡警、劝业、盐法、长宝四道治所。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并县归府,长沙、善化二县合并为长沙府直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9月,改定旧长沙府附廓首县裁府改县,长沙府直辖地改为长沙县。
民国三年(1914年)6月2日,湖南划为四道,长沙县属湘江道(即原长宝道,1916年裁撤武陵道,其中11县划归湘江道)。1914年废都甲设乡镇,长沙县辖7乡11镇。
民国九年(1920年),长沙设市政厅,年底设市政公所。省会警察厅设东、南、西、北、外东、外南、外北、商埠8个警察署(区)。当年废除“道”,县直属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攻入长沙,成立长沙市苏维埃政府。年底,长沙城分设东、南、西、北、外东特、商埠6个区,下辖158街团,街团下辖甲、牌、联(结),5家为1联,2联为1牌,10牌为1甲。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裁商埠入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裁商埠入西区。8月11日,市县分治,析长沙县城区设长沙市,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长沙设市,是第14个设为行政区划的市,也是第7个设市的省会,面积48.5平方公里。11月3日,废除街团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29日,划长沙市为4个区,按东南西北顺序命名为一、二、三、四区,每区分4坊,每坊设2至4保,共58保,40~60户为一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上属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8月11日,改区坊保甲4级制为镇(乡)保甲三级制,原4区为8镇,市郊为4乡。“文夕大火”后缩编为城南、城北两镇及两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镇4乡改为4镇4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设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文艺、金盆、岳麓、会春8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有83保1843甲。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辖8区82保1838甲。长沙为湖南省省会。
1950年3月30日,设郊区办事处领导外四区。
1953年1月,设水上区。
1955年,内四区建306居委会2909居民组。
1956年5月,撤销市郊外四区,辖乡并为7乡1镇。同年撤水上区。
1957年,内四区辖26街道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个乡、镇。
1958年9月,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郊区建立万年红、东风、岳麓公社。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12月24日,湖南省调整县市行政区划,原属湘潭专区的长沙、望城二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3年2月8日,长沙市增辖浏阳、宁乡、湘阴(1983年7月13日湘阴回归恢复后的岳阳地区)。当年着手改变政社合一建制。
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面积490平方公里。
2017年11月1日,长沙从全球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亚洲首个、中国首座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8月至1958年为不管县时期,只管市、郊,没有辖县。1959年以后为管县时期,有辖县。
1949年8月,长沙市辖8区: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文艺区、金盆区、岳麓区、会春区,下辖82保、1838甲。
1950年8月,废除保甲制度。
1955年10月,东、南、西、北4区建306个居委会、2909个居民组,区名去掉“城”。
1957年内4区辖26街道(东区6个、南区5个、西区8个、北区7个),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乡1镇,44村。
1958年9月,农村撤消乡镇,建立人民公社,郊区建万年红、东风、岳麓3个公社,18个大队;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12月,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59年2月,撤消郊区。3月,长、望两县合并称长沙县,属长沙市领导。长沙市辖25街道5镇26个公社、227居委会、2489居民组。
1962年1月12日,恢复长沙市郊区。
1977年12月,恢复望城县建置,将长沙县分为长沙、望城两县。
1978年底,长沙市辖5区2县,16县辖区,84公社6镇,29街道,1132大队,308居委会。
1983年2月,浏阳、宁乡、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湘阴县随即划归岳阳地区。
1984年2月,长沙市辖4县1郊的人民公社先后改为同名的乡(镇)。
1993年1月,浏阳撤县改市。
1995年7月,辖县(市)撤区并乡建镇,长沙市辖5区3县1市,38街道67镇53乡,648居委会3091村。
1996年,辖区区划调整,撤销东、南、西、北、郊5区,设立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
2002年底,长沙市辖5区3县1市,54街道79镇39乡,568居委会2727村。
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芙蓉区藩正街迁至岳麓区岳麓大道。
2007年,长沙市辖5个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4个县(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各区、县(市)共辖83个镇,比2006年增加3个,2007年共31个乡,53个街道。各镇、乡和街道共辖村1258个,社区566个,与2006年相同。[16]
2008年,望城县坪塘、含浦、莲花、雨敞坪四镇划归岳麓区,雷锋镇由望城县委托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同年八月长沙县榔梨镇韶光社区居委会正式划归芙蓉区东岸乡管辖。至此长沙市城区面积由573平方千米变为975平方千米。
2011年7月,望城撤县改区,成为长沙市城区,长沙市城区由975平方千米增至1938平方千米。
2015年1月14日,长沙县暮云街道、南托街道划入天心区,长沙县跳马镇划入雨花区。至此,长沙市城区面积增加至2185平方千米。
2017年4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以原宁乡县的行政区域为宁乡市的行政区域。宁乡市人民政府仍驻玉潭街道金洲大道5段398号。宁乡市由湖南省直辖,长沙市代管。
区划现况
截至2017年,长沙辖6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长沙市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浏阳市、宁乡市、长沙县;80个街道、95个镇、14个乡,715个社区、1169个村。政府驻岳麓区岳麓大道218号。
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浏阳市、宁乡市、长沙县;80个街道、95个镇、14个乡,715个社区、1169个村。政府驻岳麓区岳麓大道21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沙盆地西缘。介于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之间。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幅员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
地质特征
长沙市境内地质特征是:地层出露齐全,花岗岩体广布,地质构造复杂,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在长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大约是10亿年以前形成的。约6亿年前,长沙是茫茫大海,但海水不深。以后,海水逐步由东而西退出,浏阳、长沙与望城大部分地区升出海面,成为江南古陆的西北缘。距今约1.4亿年,长沙地区海浸结束,上升成为陆地,由于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长条形的山间坳陷盆地——长(沙)平(江)盆地。新生代开始,整个长平盆地上升为陆地。距今约35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第三次冰期,浏阳保留冰川地貌遗迹。
地形地貌
长沙市地貌总的特征是: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水系发育。长沙市东北是幕阜~罗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脉的东缘,中部是长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东北、西北两端山地环绕,地势相对高峻,中部递降趋于平缓,略似马鞍形,湘江由南而北斜贯中部,南部丘岗起伏,北部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如一个向北开口的漏斗。城内为多级阶地组成的坡度较缓的平岗地带,湘江中的橘子洲长5公里。
长沙市东有连云山、大围山、九岭山等呈东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状排列,峡谷平行相间,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最高峰七星岭海拔1607.9米。长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望城区乔口湛湖的海拔23.5米,为长沙市最低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584.4米。在平岗区有孤峰高耸,与周围平地显现较大的高低差异。
气候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县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长沙气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
土壤
长沙土壤种类多样,可划分9个土类、21个亚类、85个土属、221个土种,总面积1366.2万亩,其中,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其余还有菜园土、潮土、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水文
长沙市的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除了湘江外,还有汇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主要有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和沩水河。支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302条,其中湘江流域289条。按支流分级:一级支流24条,二级支流128条,三级支流118条,四级支流32条;另有13条属资江水系;形成相当完整的水系,河网密布。长沙水文特征:水系完整,河网密布;水量较多,水能资源丰富;冬不结冰,含沙量少。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长沙矿产种类繁多,尤以非金属矿独具特色。共查明的有铁、锰、钒、铜、铅、锌、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余种,有全国独有的菊花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海泡石,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矿等。其中大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16处,矿点300多处。
植物资源
长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有自然生长和引进栽培树102科、977种,其中常绿树462种,落叶树515种,乔木457种,灌木414种,竹藤类106种。主要林木有松、杉、栎、樟、楠、椿、茶、油茶、柑橘、毛竹等。
水资源
长沙市境内年平均地表径流量82.65亿立方米,径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经长沙市的常年径流量年均692.50亿立方米,全年可通航。长沙市水能蕴藏量24.53万千瓦,地下水总储量9.35亿立方米/年,仅利用16.72%。最大的水库为宁乡县境内的黄材水库和浏阳市境内的朱树桥水库。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长沙市常住总人口743.18万人,比2014年增长1.6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出生率为14.48‰,死亡率为4.83‰,自然增长率为9.65‰。城镇化率为74.38%,比2014年提高2.04%。
2016年末,长沙常住总人口764.52万人,比上年增长2.8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出生率为15.04‰,死亡率为4.41‰,自然增长率为10.63‰。城镇化率为75.99%,比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
民族
2010年,长沙市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门巴族、赫哲族、裕固族、鄂伦春族、乌孜别克族等54个少数民族,共计7.35万人,其中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
经济概况
综述
2016年,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3.70亿元,比上年(比2015年,下同)增长9.4%。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无锡,上升至全国第1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0.9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13.23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39.52亿元,增长12.4%。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1、3.7、5.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39.5%、5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23681元,比上年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4.0∶48.4∶47.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0%,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034.9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4.7%。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3.70亿元,增长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1.43亿元,增长12.6%。
201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涨幅增加0.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涨幅增加1.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4.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
第一产业
2016年,长沙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8.43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农业增加值235.03亿元,增长5.3%;林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6.4%;牧业增加值104.60亿元,下降2.7%;渔业增加值13.43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48亿元,增长12.3%。
2016年,长沙粮食播种面积37.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3.6万公顷,下降0.8%,优质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为78.8%;蔬菜播种面积17.2万公顷,增长0.3%;油料种植面积5.6万公顷,增长1.1%;出栏肉猪737.68万头,下降6.2%。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
2016年,长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575个,比上年增长15.7%;入社农户19.07万户,参与农户23.24万户。农业机械总动力595.9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29.98亿元,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5.7%。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2万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45.87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0.24亿立方米。
第二产业
截至2013年,长沙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烟草制品、汽车制造、非金属制品业、新材料等五大支柱型产业。
2016年,长沙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7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53.03亿元,增长7.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市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80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1.2%。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446.84亿元,增长1.5%。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6.3%。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16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07种,占产品总数量的比重为63.3%。
2016年,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9.3%;利润总额593.48亿元,下降4.7%;利税总额1548.49亿元,下降3.0%。全市建筑业增加值790.9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86.45亿元,比上年增长8.9%;房屋竣工面积7370.01万平方米,增长12.7%。
第三产业
2012年12月,长沙市服务业形成以新型商贸流通、金融、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会展业、体育产业八大产业为重点;从服务业就业结构看,传统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仍是长沙稳定就业的重要渠道;2007年,长沙获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2011年,长沙市拥有服务外包企业800多家。长沙市有银行机构41家(含村镇银行2家,农合金融机构11家),省级保险分支机构44家,法人保险机构1家,上市公司46家,小额贷款公司26家,融资性担保机构69家,各类私募投资机构近200家,花旗银行、新韩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一批外资银行入驻长沙。
2016年,长沙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7.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3787.31亿元,增长11.3%;乡村零售额330.09亿元,增长14.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741.44亿元,增长11.7%;餐饮收入额375.96亿元,增长10.4%。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9%,分类别看,粮油、食品类增长1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6%;化妆品类下降9.5%;金银珠宝类下降9.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中西药品类增长19.8%;通讯器材类增长21.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3%;书报杂志类增长16.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5%;汽车类增长16.1%。
2016年,长沙市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726.71亿元人民币(折合109.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8%,其中出口总额485.74亿元,下降9.6%;进口总额240.96亿元,下降10.1%。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262.66亿元,占54.1%;高新技术产品110.01亿元,占22.6%。在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156.86亿元,占65.1%;高新技术产品58.63亿元,占24.3%。全市利用外资项目(企业)177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全年新增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项目454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784.60亿元,增长14.7%。
2016年,长沙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450.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旅游总收入1534.83亿元,增长13.6%。接待国内旅游者12328.50万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1482.01亿元,增长13.8%。接待入境旅游者121.50万人次,增长1.0%;入境旅游收入7.96亿美元,增长0.4%。
2015年,长沙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15488.77亿元,比年初增加1423.1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872.73亿元,比年初增加520.0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866.96亿元,比年初增加1543.0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77.38亿元,比年初增加0.18亿元,中长期贷款10472.19亿元,比年初增加1343.07亿元。
2016年末,长沙市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5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98.06亿元,增长13.3%;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7.80亿元,增长40.1%。赔付支出82.64亿元,增长25.9%。
交通
铁路
长沙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铁路贯穿城区南北,沪昆铁路连接东西;京广高速铁路与沪昆高速铁路在长沙火车南站交汇。此外还有连接长沙与常德石门的石长铁路,连接长沙与株洲、湘潭的长株潭城际铁路。规划建设的重庆-长沙-厦门铁路将从长沙西站引出。2014年,长沙高铁南站累计发送旅客1424.75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33.0%,增速高于2013年6.1%。
公路
2014年,长沙市公路运输承担了长沙市76.6%的客运量和89.0%的货运量。全年共完成客运量9765.34万人次、货运量2.71亿吨次,与2013年比分别增长-0.96%和14.4%;完成旅客周转量61.1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264.27亿吨公里,比2014年分别增长4.5%和13.2%。
截至2010年底,长沙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306.54千米,公路密度达到129.51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286.94千米。另有3条国道、14条省道和106条县道密集分布,等级公路总里程为12346.90千米。连接和贯穿长沙城区的高速公路有京港澳、长永、长吉、长张、长潭西、长沙绕城高速公路、机场和长株高速等。连接长沙的国道有106国道、107国道和319国道。
航空
长沙的民用机场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大托铺机场,其中,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位于长沙东郊的长沙县黄花镇,距离市区约22公里,有长沙机场高速公路和长永高速公路直达。机场可直航境内75个主要城市和香港、曼谷、首尔、釜山、大阪等境外城市,2009年初,开通了直航台北、新加坡、高雄的航线。2013年8月20日,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为突破千万人次,连续五年跻身“千万机场俱乐部”。2014年,黄花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802.1万人次,位居全国第12位,中部地区首位。
大托铺机场位于长沙南郊三环线以外,以前为军民两用机场,今为专用军事机场,未来将迁往长沙市宁乡县东南部地区。
水运
【主词条:长沙港】
长沙港可通江入海,共与长江沿岸及南京、上海、连云港等港口通航。长沙轮船客运中心站每天有到益阳、津市、安乡、常德、茅草街、湘潭、湘阴、岳阳等地的班船。此外,截至2010年11月,长沙有湘江千吨级航道和有全国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霞凝新港,港口吞吐量达1100多万吨,其中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36万标箱,重件杂货350万吨;其中,截至2013年2月,第一、二期工程均以建成,第三期与2012年底动工。
市内交通
桥梁隧道干道
长沙城区主干道有五一大道、芙蓉路、东风路、韶山路、万家丽路、三一大道、中山路、黄兴路、湘江路、潇湘路、人民路和一环线、二环线、三环线等。连接湘江两岸的过江通道有八桥两隧: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猴子石大桥、月亮岛大桥、黑石铺大桥、三汊矶大桥、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营盘路湘江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由于跨越主城区的湘江一、二、三桥的过江交通流量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造成长沙交通拥堵。2013年12月30日,三环已完全贯通。2015年10月1日,首条城市快速路万家丽路高架正式通车。通过二环线、三环线、长沙大道、金洲大道、枫林西路等,将长沙县和宁乡县渐渐融入长沙城区。长浏高速使浏阳市距离长沙不到一小时的车程。长沙也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各设立了长途汽车站,在长沙火车站设立了长株潭客运汽车站,在长沙火车南站设立了黎托客运汽车站。
轨道交通
【主词条:长沙轨道交通】
长沙轨道交通,是服务于长沙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共运营的线路有长沙地铁1号线、长沙地铁2号线、长沙磁浮快线。长沙地铁2号线已于2014年4月29日运营;长沙磁浮快线已于2016年5月6日运营,该线路是中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长沙地铁1号线已于2016年6月28日运营。
公交
普通公交
2015年9月,长沙市内共有3家从事公交运营的公司,此外。郊区望城区内有2家,长沙县内有3家。2014年,长沙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由33.6%上升至36.9%。全年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1.63亿人次,比2014年增长11.7%。城区万人公交车保有量达到16.9标台/万人,比2014年增加1.1标台/万人。截至2014年底,长沙城区共有公共汽车5517台,比2014年增加1360台;拥有出租汽车7957台,比2014年增加1042台。2014年实施了2轮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共调整和新开线路60余条,填补空白点90余个。
教育
初等教育
2016年,长沙普通小学931所,普通小学在校学生53.65万人,增长5.3%;幼儿园在园幼儿26.74万人,增长4.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7.1%。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10.7亿元,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151.7万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144.3万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一费制”(含课本费、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全免入学,在长沙市就读的15.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享受免杂费、免“一费制”入学。全年补助了5.6万人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
中等教育
2016年,长沙有普通高中78所,初中学校224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3.41万人,下降0.6%;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4.02万人,增长2.4%;百年名校有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明德中学、周南中学、长沙市第六中学等,其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第一中学为长沙四大名校。
高等教育
2016年,长沙市拥有普通高校51所,在学研究生5.55万人,比2015年增长2.2%;普通高校在校学生59万人,增长3.6%。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6年底,长沙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档案馆14个。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4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04%;有线电视用户达120.22万户。全市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24项次(市级、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全市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490万人。年末拥有各级健身辅导站 682个,公共体育场地1780个。
长沙的娱乐业主要有长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条街;化龙池和太平街,主要以小型清吧、演艺吧为主。夜总会以田汉大剧院和歌舞厅为主,内容有杂技、歌舞表演、相声小品、特技表演等。
科学技术
2016年底,长沙市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95个,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84项。专利申请29758件,比上年增长35.3%,授权专利14961件,增长2.2%;签订技术合同2757项,成交金额22.79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68亿元,增长16.2%。
医疗卫生
2016年,长沙市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60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7.36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73万人,增加0.17万人;注册护士3.46万人,增加0.22万人。卫生机构床位7.13万张,增加0.5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48万张,增加0.49万张。
人民生活
2016年,长沙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94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3283元,增长10.6%;人均经营净收入6426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826元,增长7.0%。在城镇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烟酒人均消费7941元,增长2.6%;衣着人均消费2165元,下降3.8%;居住人均消费6379元,下降1.3%;生活用品及服务人均消费2541元,增长37.1%;交通通讯人均消费4499元,增长6.6%;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5739元,增长10.8%;医疗保健人均消费1984元,增长29.2%;其他用品和服务人均消费578元,增长12.5%。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1.8辆;计算机92.4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84.5台。城镇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建筑面积44.8平方米。
2016年,长沙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48元,比上年增长7.8%。全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7574元,增长10.2%。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1.4辆,计算机35.1台,移动电话机297.6台。农村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16年,长沙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等173所。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54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000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615个。接受社会捐赠9793万元。全年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57亿元,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7.55万人(包括城镇和农村)。
2016年末,全市参加全市劳动保障部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212.0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3%,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7.79万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260.11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4.60万人,增长4.6%。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29.62万人,增长9.6%,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140.06万人,增长2.7%;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19.56万人,增长5.7%;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为512.91万人。
传媒
长沙的媒体有国内主流媒体“湖南电视台”,还有长沙户外传媒、报纸杂志传媒、数字网络传媒等,其中,湖南卫视为中国大陆年收入和收视率最高的地方电视台。湖南经济电视台为湖南本土受欢迎的电视台之一。长沙市属的长沙电视台也是全国城市电视台的一线阵容。另国家广电总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动画产业基地中,长沙有两家。
长沙是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永久举办地,金鹰奖为中国影视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长沙发行的有影响力的报纸有《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全国性报纸《体坛周报》和《今日女报》,都曾多次获得“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体坛周报》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同时,各大报纸纷纷推出了电子网页版,其中有《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潇湘晨报》、《长沙晚报》、《星辰在线》等。
历史文化
特产
长沙最重要的特产是“长沙三绝”,即湘绣、棕编(另一说为中国红瓷器)和菊花石雕。
湘绣的起源和发展都在长沙县(今开福区沙坪一带),为四大名绣之一。长沙也建有湘绣博物馆以供研究、参观和销售。
菊花石雕,其中重要的菊花石产于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图案,其雕品为长沙的一大特色。
中国红瓷器最早出现于1100年前的晚唐长沙窑,但包括之后出现的瓷器在内,都没有纯正的红色。1998年底,尹彦征在长沙才研制出纯正的红瓷器,并在长沙隆平高科技园建立了中国红陶瓷工艺园。
浏阳有“花炮之乡”的美称,其生产的花炮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有销售。
方言
长沙方言属新湘语长沙话,主要以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区为代表。长沙也有一些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忌讳,比如以前因为有虎出没而忌说“虎(fu音)”,把“腐乳”读作“猫乳”、“府正街”读作“猫正街”。
地方戏
长沙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中的一个主要剧种,其腔调最初以江西弋阳腔与长沙等地的民间宗教音乐结合而形成,旧称“人戏”、“大戏”。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4种声腔构成,用长沙方言演唱。其风格或粗犷、奔放,或委婉。当今湘剧缺乏青少年群众为主的市场,逐渐走向没落。
长沙花鼓戏是长沙地区流传最广的一个剧种,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长沙弹词是长沙城市曲艺的一种,它源于道情,因用长沙方言说唱,也称长沙道情,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
长沙过汉族的所有节日,其中一些节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庙庙会为赶集的一大特色。农历三月三时,长沙人都有地菜煮鸡蛋的习俗。立夏时有吃立夏粳之习。惊蛰时农家于暗处点灯,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湿暗角。小孩点燃一个个爆竹,丢向屋角墙下,边丢边喊:“凉蛰惊蛰,炸得虫蚁笔直”。
美食
长沙境内主要以湘菜为主,湘菜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其著名诗篇《招魂》中,就记载了湖南的许多菜肴。西汉时期,湖南的菜肴品种就达109个,烹调方法也有九大类。六朝以后,湖南的饮食文化丰富与活跃。明、清两代,是湘菜发展的黄金时期,湘菜的独特风格基本定局。清朝末叶,在长沙先后出现了轩帮和堂帮两种湘菜馆。民国初年,出现了著名的戴(杨明)派、盛(善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种流派,奠定了湘菜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更好发展。
长沙小吃主要有:口味虾、长沙臭豆腐、糖油粑粑、黄鸭叫、德园包子、麻辣子鸡、杨裕兴等。
宗教
长沙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职人员近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几万人,信众10万人以上。
文化遗产
2014年12月,长沙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有325名会员;红星木雕城计划腾出3000平方米的空地,打造“非遗博物馆”,长年举行展示和演出;宁乡大成桥镇81岁农民谢国恩自费建立长沙首家非遗民俗馆,搜集散落在民间的“沧海遗珠”。长沙共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7项市级非遗项目,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分别为7人、11人、32人,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14个、非遗专题博物馆7个。
城市象征
市树
香樟树为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于中国东南沿海,隋唐时即传入长沙地区。据园林、文化部门普查,长沙市200多株古树名木中,古樟占了三分之一,有86株,高居首位。圆通寺(今琅梨镇长沙县农机厂)的古樟,树龄近千年,胸径达2.28米。1985年11月30日,确定香樟树为长沙市市树,
市花
杜鹃花与报春花、龙胆花合称中国三大名花,而且位列其首,长沙地区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杜鹃花的生长,长沙人称杜鹃花为“映山红”。1985年11月30日,确定杜鹃花为长沙市市花。
地名由来
“长沙”之名最早见于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此后历朝历代,长沙均为湖湘首邑和南方重镇,新中国成立后,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成为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长沙一名是怎么得来的,历来众说纷纭,史籍记载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说:
一、得名于长沙星
《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轸宿有一附星名为“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将长沙之地以应长沙星,认为长沙地名源于星名,故长沙又有“星沙”之称。
二、得名于万里沙祠
万里沙祠一说最早见于晋阚马因所著《十三州志》:汉“有万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此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援引《东方朔记》云:“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州至东莱可万里,故曰长沙。”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为长沙郡”的自注亦云:“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于是以后的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说作长沙得名之源,并加以阐发考释,认为长沙在古代有祭礼沙土之神的活动。
三、得名于“沙土之地”
长沙的地质结构为以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过长年的外力作用,地层崩塌的岩石,经风化和水流的冲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积于地表,特别是现长沙市区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带,分布着大片的沙滩,沙洲等,每当枯水时节,这些洲、滩露出,向人们展现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长大,“白沙如霜雪”,这种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称长沙为沙乡或沙土之地。如唐大历间长沙太守张谓著《长沙土风碑铭》引《遁甲记》云:“沙土之地,云阳之墟。”又《路史》曰:“沙,为长沙;云阳,为茶陵。”又《元和郡县志》云:“《禹贡》荆州之域,春秋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统湘川。”
四、得名于长形的沙洲
长沙湘江中的水陆洲,长约5000米,宽约100米,是一较有特色的地理景观。
五、得名于“蛮越”语“祭礼女神的地方”
在楚国“南平蛮越”之前,长沙居民属“蛮越”族。在蛮越语中,“长”是“祭坛”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而不是“沙土之神”。“长沙”在蛮越中的含义就是“祭祀女神的地方”。至今,壮、侗诸民族聚居区还有女神崇拜的风俗,他们的成语中有“未立村塞,先立长沙”之语。
结论
后经过各时代文人学者的研讨,第一、二种说法逐渐被否定。而第三说和第四说的依据基本相同,都是突出长沙的地物特征,相对较为可信。长沙地名,应是先民们根据长沙古代的自然环境特征而逐步确认,最后约定俗成,流传后世;理应“始于洪荒之世”,至西周时被确认。至于第五说,虽无定论,但亦可作为一家之言。
风景名胜
主要景区
国家AAAAA(5A)级旅游景区: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包含岳麓山、橘子洲、岳麓书院、[80] 新民学会旧址四个景区);花明楼(含刘少奇纪念馆、刘少奇故居等)。
国家AAAA(4A)级旅游景区:长沙世界之窗、湖南省石燕湖生态旅游公园、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博物馆、雷锋纪念馆和天心阁,长沙洋湖湿地公园。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包括岳麓山、岳麓书院和橘子洲)。
国家森林公园: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和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水利风景区:长沙湘江水利风景区(湘江风光带)、长沙市千龙湖生态度假村。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湖南湘绣城
国家级重点开发基地、绿色低碳示范新城:梅溪湖国际新城(桃花岭、梅溪湖、象鼻窝)
长沙十景
世界之窗、岳麓书院、天心阁、开福寺、湖南省博物馆、仙剑瀑布、杜甫江阁、马王堆、靖港古镇、刘少奇故居
历史古迹
长沙由于八年抗战、文夕大火和破四旧,导致长沙城区古建筑古文物几乎损失殆尽。完整保存的麻石街仅存4条。历史街区:太平街、潮宗街、化龙池、小西门、天心阁历史文化街区。
长沙地下文物丰富,重要的考古发现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宁乡炭河里遗址的青铜器,长沙走马楼简牍,春秋战国楚墓,铜官窑等。
城市荣誉
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最具中国特质的国际文化名城、2005年度中国十大节庆城市、2010—2011年度中国十大会展品牌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国家级节能减排的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首届最具软实力城市、全国十大幸福省会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球城市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座城市之一、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球绿色城市、2013年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2015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6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7年9月,获2013—2016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并获“长安杯”、“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7位、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第三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著名人物
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陈明仁、毛泽民、毛泽覃、毛岸英、任弼时、徐特立、胡耀邦、李富春、朱镕基、李铁映、谭嗣同、焦达峰、陈赓、许光达、萧劲光、谭政、宋任穷、王震、甘泗淇、陶峙岳、彭绍辉、李志民、杨得志、宋时轮、唐亮、何叔衡、杨勇、蔡和森、向警予、郭亮、雷锋、杨开慧、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胡林翼、黄兴、谭廷、章士钊、程潜、宋希濂、怀素、贾谊、张仲景、欧阳询、朱熹、张拭、胡安国、胡宏、田汉、欧阳予倩、张天翼、萧三、周立波、何绍基、齐白石、陈寅恪、杨昌济、李肖聃、杨树达、范源濂、傅角今、丁文江、袁隆平、李谷一、龙永图、张跃、欧亚平、刘璇、李小鹏、熊倪、鲍春来、谭盾、归亚蕾、李湘、何炅、汪涵、奇志、大兵、舒高、周笔畅、黄雅莉、陆俐、曾媛、徐励、肖晓琳、杨丹、邰智源、王又曾、王令麟、周光召、王之、丁亮、龙秋云、杨德泉、邹其雄、柳军飞、吴铁、王维延、陈俭、罗成、黄沁
长沙之最
世界最早的铸铁件——春秋晚期铁凹形锄和铁鼎,铸造于春秋晚期(约前6、7世纪)。
世界最轻的丝织品——素纱襌衣,长沙马王堆出土。重仅49克(一说48克),由于丝纤度非常细,现代工艺无法仿制。
世界最早的印花织物——印花绸被面,战国楚墓出土。参见中国古代印染。
世界最早的毛笔——长沙左家公山出土,制作于战国时期。
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实物——西汉《五星占》和《天文气象杂占》,长沙马王堆出土。
世界最早的釉下彩瓷器——长沙窑出土,长沙窑也因此被认为是釉下彩发源地。
世界最多的简牍出土——长沙走马楼一次出土三国吴简14万余枚,超过历年出土的简牍数量之和。
中国最早的钢制品——春秋晚期钢剑,长沙杨家山出土;
中国最早的性医学著作——马王堆汉墓房中书,有《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等共六种。
中国最大的商代铜铙——商代象纹大铜铙,宁乡出土,重220.76公斤。
中国最大的商代方尊——四羊方尊,宁乡出土,高58.3厘米,重约34.5公斤。中国最大的商代铜瓿——宁乡出土。通高62.5厘米,口径58厘米,腹径89厘米,重55公斤。
中国最早的金属称量货币——1959年宁乡出土的商代铜铙中藏有224只小青铜斧,具有货币功能。
中国第一条标准的汽车公路——长潭(长沙至湘潭)公路,于1913年修建。
中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汉代诸侯国王陵——汉长沙国王陵区。
世界第一跨——长沙洪山大桥主桥结构形式为无背索斜塔斜拉桥,主跨206米,跨下没有一个桥墩,比“第二跨”西班牙阿拉米罗桥长出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