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锐思一带一路信息平台已升级,欢迎使用!

郑州

2017-12-29 09:03:40

郑州概况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市,西依洛阳市,南与许昌市、平顶山市接壤,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焦作市相望,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

  郑州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常住人口956.9万人。2015年郑州生产总值为7315.2亿元。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位于中国地貌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郑州是中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中国商品集散中心地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郑州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上古时代,属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帝舜封禹于阳城(今登封)建立诸侯国夏国,为夏伯。后迁都于阳翟(今禹州)。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于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传说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夏”。

  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商城),商朝自此开始迁都。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于此。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嚣(今郑州商城)迁都于相。

  西周灭殷后,周武王将其弟叔鲜封于管(今郑州市管城区)建立管国,当时周朝在郑州地区的封国,除管国外,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密国等。西周灭亡后,平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但此时周天子己名存实亡,代之是诸侯兴起、互相争霸兼并的局面,而新郑则在“‘乱世”之际,作为一个重要都邑而兴起,并开始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春秋初年,郑国向东迁都于新郑,国势强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国,将国都自阳翟迁至新郑。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多年。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军攻入韩国,三川郡郡治洛阳,不久迁至荥阳,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荥阳下辖的京县。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又置颖川郡,郡下置新郑、苑陵(今新郑县东北),阳城(今登封县告城镇)等10县。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进占洛阳后,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于郡内新置密、成皋(今荥阳县汜水镇)、故市(今郑州市区北15公里)、中牟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嵩山封禅,划地置崇高县,不久,又置纶氏县(今登封县颖阳镇),皆属颖川郡。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将崇高县并入阳城县。今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汉高祖所封闫泽赤为侯国的故市县,至汉武帝刘彻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侯国被废,管邑划归中牟县。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所代,依属中牟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不断,郑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变化较大,加之魏晋后改郡县二级制为州、郡、县三级制,使这一时期的建置变化更为复杂。前220年,魏将辖区分为13州,州辖郡,郡辖县。郑州地区所在的河南郡隶属于司州。西晋灭亡后,羯人石勒尽陷司、兖、豫三州之地,占据中原。之后200多年间,政权更迭频繁,战乱持续不靳。郑州地区先后为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地,地当要冲的荥阳城遭严重破坏,日趋凋蔽。北魏统一北方后,置北豫州,州治武牢(今荣阳县汜水镇),并于公元493年将蒙旧县城(今古荥镇)迁至大索城(今荥阳老城)。时北豫州下辖荥阳郡、河南郡、阳城郡等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北豫州下置广武、荥阳、成皋三郡,三郡共辖荥阳、成皋、京等11县。北周灭北齐后,将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成皋。这一时期,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一直隶属于中牟县。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实行州、县二级制,并将荥州改名为郑州,郑州作为州一级行政区名称,开始用指于今郑州地区(公元549年,东魏孝静帝将颖州改名郑州,谓最早的郑州,但州治在颍阴县(今许昌市魏都区)。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郑州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也于是年从中牟分出单独为县。因此开皇十六年(596年)可作为以管城为郑州地区政治中心时期的开始。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复称郑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进兵据武牢,平王世充,将郑州一分为二,密县、荥阳等5县归郑州,州治武牢。贞观元年(627年),又废管州及须水县,属县复入郑州。贞观七年(633年)“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此后一直到明初,郑州治所均设于管城县。

  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后梁时将阳武划归开封府,后晋时将中牟划归开封府。管城作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至唐代开元年(713-741年)以后,达到了经济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北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郑州属京畿路。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辖的曹州、陈州、许州、郑州、滑州被定为辅郡。熙宁五年(1072年),宋朝废郑州建制,“以管城、新郑隶开封府,省荥阳、荥泽县为镇入管城”。元丰八年(1085年)又复置郑州,下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原武5县。崇宁四年(1105年),改开封府为京畿路,并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郑州为西辅,此后,郑州作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处于重要的地位,“西辅”也一度成为郑州的别称。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金国占据中原,郑州所辖的新郑县被划入钧州,孟州汜水县划入郑州,郑州隶属南京路。

  元初将新郑县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钧州,荥泽、原武划归开封府。郑州仅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全国地方建置进行改革,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管城县裁入郑州。时郑州虽仍领有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但却是作为属州(县级)。同中牟、新郑、密县同隶属于开封府。

  清承明制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制,郑州在清代曾两次升为直隶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接隶属于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隶于开封府。第二次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为直隶州,直到1913年改州为县。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河南省行政区划分为4道、9府、1直隶厅、5直隶州、5散州和106县。郑州直隶州归属于开归陈许道。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全国统一将府及直隶厅、直隶州、散厅、散州治所皆改为县,郑州直隶州改称郑县,改开归陈许道为豫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称开封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郑县辟为商埠。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全国废除道一级行政建制,实行省县两级制,郑县直属河南省管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国民政府析郑县城区置郑州市。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销郑州市,仍为郑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开始,国民党南京政府陆续在各省分区设置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代表省政府监督所辖各县、市。河南省划为11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郑县、中牟、密县、新郑、广武、荥阳、开封等13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郑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全省改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的通许县划归第十二区,其余不变。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河南全省改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范围不变,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郑县移至新郑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重又迁回郑县。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在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直属河南省领导。

  1953年2月,郑县撤消,其辖区划归郑州市及新郑、中牟2县。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从此成为河南省省会。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末,郑州市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市政府驻中原区中原西路233号。

  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中牟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郑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西依洛阳,北临黄河与新乡、焦作相望,南部与许昌、平顶山接壤,全市东西长135-143公里,南北宽70-78公里,版图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

地形地貌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构造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貌序列。其中,西部、西南部中低山分别由嵩山、箕山组成,二者呈东西向近于平行地展布在西部中间地带和西南部边缘。嵩山地形标高一般500-1200米,相对高差30-600米,形成登封、新密与巩义、荥阳的自然分界,其最高峰玉寨山海拔1512.4米。箕山地形标高一般500-800米,相对高差200-400米,构成郑州市西南部边界;构造剥蚀丘陵位于中低山前部,地形标高200-500米,相对高差100-200米。受地层岩性影响,一般灰岩及砂岩分布区常形成园山秃岭式的正地形,而页岩、泥岩分布区多形成相对低洼的负地形;黄土丘陵位于区内西北部、中北部地区,地形标高200-300米,相对高差30-150米,地面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倾斜(岗)平原位于丘陵前面,近南北条带状展布在中部地区。地形标高100-150米,自西向东,纵向上从丘前到下游呈倾斜状,坡度一般3-10度,自南向北,横向上呈岗状相间的波状起伏形态;冲积平原广泛分布于东部地区,系黄河冲积形成,地势平坦,地面标高80-100米,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变大风多;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全年平均气温15.6℃;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15℃。全年平均降雨量542.15毫米,无霜期209天。全年日照时间约1869.7小时。

水文

  郑州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郑州市境内的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交汇后形成,总长447公里。汜水河分为两支,东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田种湾村五指岭北坡,西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巩密关村以北五指岭东牛旦山,汜水河上游东支建有仙鹤湖水库,西支建有峡峪水库。枯河古称“旃然河”。金水河为西南至东北流向,金水经郭家嘴水库和帝湖水库(原金海水库)进入郑州市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郑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42.6亿立方米,地表水水资源量4.9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53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3.2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1.24亿立方米,产水模数为15.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水资源量179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56立方米,属严重缺水地区。

植物资源

  郑州市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型,植物资源以嵩山植物和黄河湿地植物为典型。郑州市共有树种78科、250多属、400多种,常见的植物有毛白杨、大官杨、旱杨、臭椿、泡桐、侧柏、荆条、益母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野大豆、野莲等3科,另有多种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些物种集中分布在郑州市山区和黄河湿地。

动物资源

  郑州市境内发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分别是白鹳、黑鹳、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丹顶鹤、白鹤、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7种,如大鲵、虎纹蛙、白琵鹭、水獭、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莺、苍鹰、雀鹰、松雀鹰等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9种,如青蛙、苍鹭、草鹭、大白鹭、鸿雁、灰雁、红脚隼、夜鹰等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共计206种(不含昆虫纲),其中兽纲23种、鸟纲169种、两栖纲6种、爬行纲8种。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郑州地区沿黄区域、山区、平原。

矿产资源

  根据2016年11月郑州市政府官网显示,该市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油石等36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63.6亿吨,铝土矿储量2亿吨,耐火粘土矿、水泥用灰岩等为优势矿产。全市煤矿累计探明储量55.26亿吨,保有储量50.66亿吨;铝土矿累计探明储量14209.7万吨,保有储量12825.6万吨;耐火黏土矿累计探明储量12080.1万吨,保有储量11504.1万吨;溶剂用灰岩累计探明储量13429万吨,保有储量12168.9万吨;金属锂累计探明储量和保存储量均为5617吨;金属镓累计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均为6932吨。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郑州市常住总人口956.9万人,比2014年增长2%;其中女性468.1万人,增长2.6%;男性488.8万人,增长1.5%。城镇人口666.9万人,增长4.1%;乡村人口290万人,下降2.4%。全市2015年出生人口9.8万人,增长2.9%,人口出生率10.37‰;死亡人口4.4万人,增长6.6%,死亡率4.59‰;全年净增人口5.5万人,增长0.2%;人口自然增长率5.78‰。

民族

  截至2009年,郑州市除汉族外,另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苗族、朝鲜族、彝族、藏族、维吾尔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锡伯族、土族、黎族、畲族、佤族、拉祜族、撒拉族、傣族、仡佬族、傈僳族、羌族、纳西族、哈尼族、达斡尔族、高山族、哈萨克族、仫佬族、水族、俄罗斯族、东乡族、门巴族、布朗族、柯尔克孜族、鄂温克族、毛南族、京族、塔吉克族、普米族、赫哲族、裕固族、鄂伦春族、塔塔尔族、景颇族等47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铁路的建设,郑州成为重要内陆商埠。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之一,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1992年郑州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2011年郑州市经济总量进入中国城市20强。

  2015年,郑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15.2亿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长10.1%;人均生产总值77217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625.5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3538.7亿元,增长11.4%。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188.2,增长9.6%;建筑业增加值438.3亿元,增长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00.9亿元,增长3.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38.0亿元,增长6.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6.4亿元,增长7.0%;金融业增加值666.8亿元,增长19.1%;房地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10.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56.9亿元,增长11.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15.2亿元,增长14.4%。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407.7亿元,增长10.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3%。

第一产业

  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国古代农业发祥地之一。气候利于喜温作物生长。西部宜林区种植有桐、柏、杨、槐、枣、苹果、柿、山楂、核桃、梨、桃、杏等植物。东部适宜的土壤质地,深厚的土层及较平坦的地形,适于小麦、玉米、水稻、红薯、谷子、大豆、绿豆、豇豆、棉花、油菜、西(甜)瓜、蔬菜、果树、烟叶等多种农作物生长。种植业是郑州地区农业传统的生产方式。

  2015年,郑州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1亿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长3%。粮食总产量168.3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夏粮产量85.6万吨,增长5.4%;秋粮产量82.7万吨,增长2.4%。全年棉花产量2516吨,增长13.5%;油料产量15.4万吨,下降5%;蔬菜总产量273.6万吨,下降4.5%;水果总产量27.5万吨,下降4.4%。肉类总产量25.7万吨,下降2.6%;禽蛋23万吨,增长1.1%;水产品和奶产品产量分别为14.9万吨和42.8万吨,分别下降2%和10.7%。

  2015年,郑州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47.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72.2千公顷,下降2.3%;秋粮种植面积175.5千公顷,下降2.6%。蔬菜种植面积64.5千公顷,下降4.7%;油料种植面积43.1千公顷,下降8.3%;棉花种植面积2750公顷,增长16.3%。

  2015年,郑州市完成林业育苗面积2.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0.1%;中、幼林抚育面积2.8千公顷;造林面积3.5千公顷,下降47.3%;四旁植树685万株,下降1.7%。义务植树361万人次,增长0.3%;义务植树1362万株,增长1.6%。

  2015年,郑州市农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倍;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7千公顷,下降12.3%;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0.2千公顷,增长7.6%。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82.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农用拖拉机12.7万台,比上年下降1.4%;农用运输车11.4万辆,下降3.4%。全年农村用电量37.1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7%。化肥施用量(折纯)22.1万吨,比上年下降5.3%。

第二产业

  郑州市在纺织、机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和原辅材料等工业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主导产业有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郑州是中国纺织工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冶金建材工业基地。

  2015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12.3亿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长10.2%;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539.3亿元,增长11.7%;高技术业完成增加值514.5亿元,增长25.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723.4亿元,比上年增长0.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3.9亿元,增长4.2%;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117.2亿元,增长9%;其他类型完成增加值132.9亿元,增长4.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82.7亿元,增长6.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529.6亿元,增长11.4%。七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23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完成增加值1637.5亿元,增长14.1%,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1330.6亿元,增长6.8%,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2%,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2015年,郑州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其中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19672.4万台,增长51.8%;汽车产量51.4万辆,增长1.4%;铝材449.9万吨,增长10.7%;磨具73万吨,增长4.4%;钢材产量627.4万吨,下降4.6;速冻米面食品产量122.4万吨,下降2%;耐火材料制品产量3375.5万吨,增长4.6%;服装产量2亿件,下降0.5%;水泥产量2184.4万吨,下降10.5%;卷烟1674.3亿支,下降3.4%;电力电缆31.3万千米,下降22%;

  2015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434.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利税1541.3亿元,增长6%;实现利润1057亿元,增长6.7%;产销率达到9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15年,郑州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714.7亿元,比上年增长0.1%;完成增加值438.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房屋面积23205.9万平方米,增长30.7%;竣工房屋面积4254.4万平方米,下降18.8%。

第三产业

  郑州在历史上为商埠,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商贸改革试点城市,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现代物流、会展、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每年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贸活动上百次,境内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期货市场。

  2015年,郑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00.2亿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长14.7%;其中住宅投资1338.2亿元,增长13.7%。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081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256.2万平方米,增长3.8%。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834万平方米,增长3.1%;其中住宅1983.6万平方米,增长1.5%。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076.7万平方米,下降43%;其中住宅670.5万平方米,下降40.3%。房屋实际销售面积1898.7万平方米,增长19.3%;销售金额1224.4亿元,增长43.9%。

  2015年,郑州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69亿元,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7.4亿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51.7亿元,增长18.6%;零售业零售额2233.2亿元,增长10%;住宿业零售额21亿元,增长5.4%;餐饮业零售额440.6亿元,增长13.3%。

  2015年,郑州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76.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159.6亿元,增长20.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42.6亿元,增长4.1%;金银珠宝类39.8亿元,增长34.1%;日用品类62.8亿元,增长13.5%;五金、电料类14.4亿元,增长10.5%;家具类11.4亿元,增长20.1%;石油及制品类136.4亿元,下降1.9%;汽车类702.6亿元,增长1.2%;煤炭及制品类10.1亿元,增长1.6倍。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5.6%。

  2015年,郑州市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548.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其中铁路172.7亿吨公里,下降13.4%;公路370亿吨公里,增长11.3%;航空54276万吨公里,增长15.1%。完成客运周转量279.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其中铁路134.5亿人公里,增长2.2%;公路79.7亿人公里,下降4.6%;航空65.4亿人公里,增长6.9%。

  2015年,郑州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7.8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3.7亿元,增长59.3%;电信业务总量234.1亿元,增长34.8%。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344.6万户,增长2.6%,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38.6万户,下降21.6%;年末互联网用户239.9万户,比上年增长1.9%;新增用户31万户。

  2015年,郑州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0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来郑旅游人数867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国际旅游人数47.3万人次,增长4.8%;国内旅游人数8627.1万人次,增长11.7%。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218家,星级酒店40个。

  2015年末,郑州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3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85.9亿元,增长1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95.5亿元,增加577.6亿元,增长11.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650.3亿元,增加1779.9亿元,增长16.4%。

  2015年,郑州市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财产险收入115.3亿元,增长19%;人身险收入223.2亿元,增长23.3%。全年赔付额103.3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财产险赔付额53.8亿元,增长20.2%;人身险赔付额49.5亿元,增长85.5%。

社会


城建

  2015年末,郑州市建成区面积437.6平方公里。城市新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2937.9公里,新扩建城市道路179.1公里,面积546.3万平方米。全年供水总量达35181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187.4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6%,日污水处理能力139.4万立方米,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公园达到81个,公园面积2431公顷,公厕966座。

文艺

  2015年末,郑州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公共图书馆1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博物馆31个,综合档案馆1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57.6万卷,比2014年增长35%。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197.4万户,增长13.8%。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

科技

  2015年,郑州市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07项,比2014年降18.2%;其中省级以上项目335项,增长18.8%;市级项目672项,下降29.2%。全年完成重大科技成果576项,增长12.7%;其中基础理论成果52项,增长26.8%;应用技术成果490项,增长11.4%;软科学成果34项,下降13.3%。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6个。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26406件,增长8.6%;授权量16125件,增长30.9%。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599份,增长8.3%;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130.1亿元,增长17.3%。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比上年增长12.5%;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21个,增长4.8%。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增长50%;省级科技进步奖36项,增长5.8%。

卫生

  2015年末,郑州市共有卫生机构3923个,比2014年下降2.1%。其中医院、卫生院330个,增长5.4%;拥有床位7.7万张,增长3.1%;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7.2万张,增长3.3%。卫生技术人员8.5万人,增长4.4%;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万人,增长3.4%;注册护士4.1万人,增长6.6%。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6个,卫生技术人员530人;妇幼卫生机构14个,卫生技术人员4015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3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6个,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4人。乡镇卫生院98个,卫生技术人员4552人,床位4876张。

体育

  郑州体育历史悠久,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郑州东郊圃田辟为周宣王猎场,少林寺是少林武术文化的发祥地。20世纪初,郑州地区的学堂始设体操、柔软兼游戏课。民国初期,学校体育兴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郑州有了正式的体育。郑州的著名运动员有邓亚萍、孙甜甜、巫兰英、李雪英、董栋、李昀琦、宁泽涛等。

  1985年起,郑州市先后举办了中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一至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首届、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体育赛事。

  1994年8月成立的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是中国较早成立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之一,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16支参赛球队之一。中超2009赛季,建业队取得中超第三名的成绩,并首次成功挺进亚冠联赛。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由中国田径协会,河南省体育局,郑州市、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是河南省唯一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2007年首次举办,于每年春季3月底到4月初适时举行。

  截至2014年9月,郑州市共有4位体育人拿到过7枚奥运金牌,各县(市、区)打造有特色健身活动24个,乡(镇)、街道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有124个,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有1000多个行政村参加,少林拳进课堂在全市小学普及,开展习练的学校达到942所,参加习练的学生共计42.3万人。

  2015年,郑州市共获得世界冠军2个,亚洲冠军1个,获得各类比赛金牌227枚。全市新增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34条,新增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0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3个。

传媒

  民国元年(1912年),郑州京水镇商贾学人马昂然、马超然兄弟信息灵通,合伙在大同路东头路南创办了一家名为“文亦可”的印刷所,为郑州最早的印刷所。

  1916年9月15日,郑州历史上第一份报纸《郑州日报》诞生。[58] 除了《郑州日报》外,郑州较有影响力的报纸还有《郑州晚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等,较出名的网媒有大河网、中原网、大豫商网、商都网等。

  1969年9月15日,河南电视台成立,二频道至九频道8个频道覆盖河南省主要省辖城市;功夫卫视是河南电视台与澳门澳亚卫视等机构合作推出的武术类频道,面向港澳以及东南亚播出。郑州电视台是郑州市第二大电视传播媒体,下属6个频道。

社保

  2015年,郑州市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2万人,比上年(2014年,下同)下降19.6%;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亿元,下降7.3%;农村居民享受最低保障10.6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4亿元,下降6.2%。全市参加失业保险166.8万人,比上年增长11.9%;年领取失业保险金者1.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03.6万人,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职工167.6万人,增长13.7%;离退休人员30.5万人,增长4.4%。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总人数为164.9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职工135.2万人,增长0.4%;离退休人员29.6万人,增长1.9%。接受城乡医疗救助1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6%;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5277.6万元,增长42.2%。

  2015年末,郑州市有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31个,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养老服务机构91个,增长33.8%;拥有床位数1.9万张,增长14%,其中养老服务机构1.5万张,增长17.6%。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收养救助1.1万人次,增长8.1%。建立社区服务指导中心10个,社区服务中心79个,社区服务站298个。接受城乡医疗救助10.6万人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5271万元,比上年增长35.3%。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3亿元,增长38.9%;接受社会捐赠476.6万元,增长4.5倍。

教育


概况

  郑州市是河南省重要的教育基地,截至2015年末,该市共有各级各类教育学校2999所,在校生299.21万人,教职工19.62万人。

学前教育

  2014年末,郑州市幼儿园总数达1428所,比2010年增加544所;在园幼儿34.29万人,比2010年增加12.08万人;学前教育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3%,比2010年提高9.7个百分点;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

初等教育

  2015年末,郑州市有普通小学935所,招生14.5万人,比2014年增长3.5%;在校学生79.1万人,增长5.3%;毕业10.9万人,增长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中等教育

  截至2015年末,郑州市有普通高(完)中114所,在校生18.45万人;普通初中297所,在校生32.7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含省属中专学校)129所,在校生27.84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6.33万人)。

高等教育

  2015年末,郑州市共有普通本专科学校56所,招生25.7万人,比2014年增长6.8%;在校学生82.4万人,增长5.2%;毕业21.5万人,增长10.7%。有成人高校38所,招生5万人,比2014年下降1.9%;在校学生11.2万人,增长7.4%;毕业4.1万人,下降0.5%。

交通


概况

  郑州是中国公路、铁路、航空、信息通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陇海铁路、京广铁路在该市交汇,107国道、310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郑州还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货运东站以及全国唯一运行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十字枢纽站郑州东站,截至2012年,该市有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

铁路

  郑州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勘察卢汉铁路时,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现代的发展进程。陇海、京广线的十字交会,让郑州一直处于全国铁路交通枢纽地位。

  郑州境内有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京港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郑渝高铁(京昆高铁)、郑合高铁(京福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拥有郑洛城际铁路、郑许城际铁路、郑开城际铁路、郑焦城际铁路、郑平城际铁路、郑新城际铁路、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等城际铁路线。郑州还建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货运东站。

公路

  郑州是中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京港澳高速北达北京,南至广州、香港等地,连霍高速西到西安、乌鲁木齐等地,是中国公路运输的中心城市。

  截至2011年,郑州市境内有国道4条,分别是G107线、G207线、G220线、G310线;省道9条,分别是S102线、S103线、S223线、S232线、S237线、S314线、S316线、S321线、S323线。郑州公路管理局养护公路里程769.242公里,其中:一级路55.501公里、二级路632.763公里、三级路69.115公里、四级路11.863公里。

航空

  1956年,郑州航站建立,1997年8月28日,河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和国家民航局联合投资新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简称郑州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2007年深圳航空和美国最大的支线航空公司——梅莎航空集团、美国山岳信托公司共同出资5亿元组建的鲲鹏航空于2007年9月28日正式开航,2011年11月2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工程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的目标设计。

  截至2014年4月,郑州机场已开辟航线147条,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线15条,全货运国际航线20条,已基本形成通达中国主要城市和欧美亚的航线网络。2015年12月底,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40万吨。

市内交通

  ●地铁

  【主词条:郑州地铁】

  郑州地铁是郑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覆盖郑州中心城区、航空港区、东部新城、南部新城、西部新城,以及新郑、新密等地区,地铁建设分为起步、发展、成熟完善3个建设阶段。

  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运营,这标志着郑州成为中原第1个、中部第2个、中国大陆第17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2016年3月,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公示了《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5—2050)方案》。规划显示,到2050年,郑州市将有轨道交通线路21条,包括中心城区8条(1号线-8号线)、外围组团5条(9号线-13号线)、市域快线8条(14号线-21号线),总里程达945.2公里,车站503座。

  截至2016年8月,郑州地铁有2条运营线路,运营车站36座(换乘车站分别计数),运营里程46.85公里。

  ●公交

  郑州市有城际公交、城市公交、都市区公交和旅游公交四种公交类型,到达城区各处。郑州至开封、焦作、许昌、新乡多个地市开通了城际公交线。

  截至2014年底,郑州公交拥有各种运营车辆6297台,折合8289标台,运营线路295条,线路总长度4652公里,年运送乘客达10亿人次。

  2009年6月,郑州快速公交(BRT)投入运营,首期工程有二环路一条主线,还包括连接郑东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条支线,总长140.5公里。

文化


城市象征

  ●市花

  月季,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或无刘。花几朵集生,稀单生,直径4-5厘米;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倒卵形,花期4-9月,果期6-11月。1983年3月21日,在郑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月季花被确定为郑州市的市花。

  ●市树

  法桐,又称三球悬铃木,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树皮薄片状脱落;嫩枝被黄褐色绒毛,老枝秃净,干后红褐色,有细小皮孔。2007年12月14日,经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32次会议审议,决定以法桐作为郑州市市树。

方言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是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中通行的地方话。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老派分尖团,口语中儿化音、u化音较多,新派不分尖团,儿化音向北京音靠拢,u化音明显减少。老派主要分布在管城区,即原城关所在地,新派主要分布在金水、中原、二七等区。

戏曲

  郑州地区的戏剧剧种以豫剧、曲剧、越调影响较大,其中豫剧与京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四大剧种。郑州的戏曲氛围浓厚,早在20世纪初,郑州火车站附近的老坟岗汇聚了坠子、相声、评书、戏法、戏曲和拉洋片的艺人,后来,郑州市内各大公园和文化宫成为戏曲爱好者活动的主要场所。

非遗

  截至2016年10月,郑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59项,传承人26人;市级非遗185项,传承人149人。已公布五批市级项目,三批市级传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超化吹歌、巩义小相狮舞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饮食

  郑州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面食中又以白面(即小麦面)食品为主,粗粮面只作为营养搭配和调剂口味,需求量较小。常见的面做食品有馍(馒头)、菜馍(又叫菜蟒或菜龙)、油卷、包子、烙模、油饼、菜盒、烧饼、油条、炸菜角等等。郑州人特别喜欢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条、卤面条、炒面条、牛羊肉烩面条等等。郑州人的副食即佐餐菜肴主要有五大类:肉菜类、青菜类、食用菌类和豆制品及蛋类。

节会

  郑州月季花会

  郑州月季花会是一个以月季为主题的节会。1984年5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在碧沙岗公园举办了首届郑州月季花会。1995年到2004年郑州月季花会中断十年,自2007年起恢复举办,举办期间满城皆花。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新郑市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来祭拜黄帝。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和汉代的《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2008年6月7日,新郑黄帝拜祖祭典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是一项集武术、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始办于1991年,郑州市每年9月1-5日举办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和登封是武术节的主要场所。武术节期间,将举办迎宾仪式、大型文体表演、少林武术精英擂台赛、文艺演出、旅游观光等活动。

  郑州城隍庙会

  郑州城隍庙会为郑州地区古庙会。庙会期间,地方组织演戏、玩社火等以娱城隍神灵。四方百姓纷纷臣愿许愿、祈福祈寿、进香摆供。从会头到会尾,城内几条街上总是很热闹。

宗教

  根据2016年11月郑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官网显示,该市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种宗教,信教群众53万多人,其中基督教22.15万人、伊斯兰教13.98万人、佛教10.56万人、道教6.14万人、天主教4300人。全市有宗教教职人员992人,宗教团体33个,其中市级宗教团体7个,县级宗教团体26个。

旅游


  郑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历史人文景观众多,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以及“天下第一刹”少林寺;有中国海内外华人同拜的轩辕黄帝故里;有母亲河畔的黄河风景胜区;有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星台;有最古老的道教庙宇之一中岳庙;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和全国五大庄园之一的康百万庄园;有北宋皇陵前古拙质朴的石像;有北魏石窟寺内最美的飞天;有“月是故乡明”的杜甫故里;有画像与壁画公美的飞虎亭汉墓;还有峡谷飞瀑环翠峪和风光旖旎的雁鸣湖等众多旅游胜地。2015年末,郑州市共有旅行社218家,星级酒店40个,A级旅游景区42个,4A级以上景区13个。

荣誉


  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十大城市第七位、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版权所有:北京聚源锐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08128号   版本号 2022/01/18   服务热线:010-82601461 | 企业邮箱:resset@ress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