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十大亮点
2025-01-26
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陕西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持续放大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效应,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取得丰硕成果。
1. 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加速落地。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正式启动运营,设立中国-中亚实业家委员会中方联席秘书处,先后举办中国-中亚经贸合作高官会、陕西-中亚经贸合作对接会等活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建成投用,通达中亚的航点数升至全国第一,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首发班列基本具备开行条件,并纳入中哈两国《联合声明》,陕西省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增长48.1%。
2. 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增长20.2%,高出全国13.8个百分点。圆满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第八届丝博会等活动,组织近1100家企业开展“陕耀全球”百团千企拓市场抓订单活动,生物技术、飞机及其他航空器、电动汽车出口分别增长41.7%、97.7%、273.4%,外贸含“新”量不断上升。
3. 白俄罗斯科学院中国分院即将在陕设立。在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下,西北工业大学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签订了《关于设立“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的合作意向备忘录》,旨在建立开放的中白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等领域双向交流合作。
4. 陕西中欧(亚)班列成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主力军。印发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政策举措》,成功举办中欧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发布《高质量共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倡议、《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发展报告》。推进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等境外项目建设,西安至阿塞拜疆巴库、格鲁吉亚波季境外段运费分别降低500美元/箱、300美元/箱,西安-巴库全程运输由20-25天缩短至11天左右,实现每周5-7列稳定开行,开行量占全国80%以上。
5. 陕西省荣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陕西国际友好“朋友圈”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国际友城5对,友城数量增至41国114对,其中与中亚国际友城达到14对,实现中亚五国全覆盖,省级中亚友城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6. 陕西省新增2家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的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创建的中国-哈萨克斯坦材料基因工程与智能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名单,全省累计达3家。新增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5家,累计达17家。
7. “一带一路”项目融资超百亿元。聚焦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抢抓国家“两重”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人民币融资窗口落地,融资规模近150亿元,支持了一批优质项目加速落地,有效服务了稳增长大局和高水平开放全局。
8. “秦岭工坊”等小而美项目促进民心相通。《“秦岭工坊”建设章程》及《“秦岭工坊”项目评价指标》正式发布,“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秦岭工坊”国际教育平台正式启动,海外实训基地在阿斯塔纳揭牌,海外“秦岭工坊”增至8个。“丝路女儿”工坊启动实施,完成坦桑尼亚檀华寺孤儿院捐赠。
9. 陕西省企业主导修订国际标准总量居全国前列。聚焦信息技术、特高压装备、石油管材等重点产业领域,陕西省企业累计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72项,总量居全国前列,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2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32个。
10. 面向全球发布《八项行动奠定共建“一带一路”新十年良好开局》智库报告。圆满承办“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大会,来自50个国家的3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西安,研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传播理念,新华社、法新社等600余家中外媒体予以关注,在高端咨政、国际传播、城市形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来源:新华丝路网